当审其因以调治其母,前所用之药,恐脏腑脆嫩,不能胜受,用者审之。
《圣惠》藿香散 治儿生,至半月,呕逆不止。
藿香 紫菀(洗去苗土,各一分) 甘草(炙赤,半两) 麦门冬(三分,去心,焙) 桂心(半分)
上为散。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五分,去滓,温,绵点滴口中。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不小便
小儿初生不尿者,多因在胎时母恣食啖,热毒之气,流入胎中,儿饮其血,是以生而脐腹肿胀,如觉脐四旁有青黑气色及口撮,即不可救也,如未有青黑色不饮乳者,宜服葱乳汤。
葱乳汤葱白三四寸,四破之。以乳汁半盏煎灌。一方,葱生用,捣烂,人乳拌,入儿口内,再与乳吮,咽下即通。
豆豉膏黑豆(一勺) 田螺(十九个) 葱(一大把)
上捣烂。芭蕉汁调,贴脐下。
按:观丹溪治郑廉使之子患淋病,乃因父服下部热药,遗毒在胎,留于子之命门而然,以紫雪和黄柏末为丸投之,下如黍如粟者碗许而安,则初生不尿症,其当审因而处治,不言可知也。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不大便
俗名锁肚,由胎中受热,热毒壅盛,结于肛门,闭而不通,无复滋润,所以如此。至若第三日不通,急令妇人以温水漱口,吸咂儿前后心、并脐下、手足心、共七处,凡四五次,仍以轻粉半钱,蜜少许,温水化开,时时将少许服之,以通为度。
如更不通,即是肛门内合,当以物透而通之,金簪为上,玉簪次之,须刺入二寸许,以苏合香丸纳入孔中,粪出为快。若肚腹膨胀,不能乳食,作呻吟声,至于一七,难可望其生也。田氏治法,先用硬葱针 肛门,如大便不下,后用牛黄散(方见喘)送朱砂丸,一时自见。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大小便不通
小儿初生,腹胀欲绝,大小便不通,亦如前法吸咂胸前、背心、手足心、脐下、七处,以红赤色为度,须臾自通。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垂痈
《千金》云:小儿出腹六七日后,其血气收敛成肉,则口舌喉颊里清净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者,若悬痈有胀起者,可以绵缠长针留刃处如粟米许大,以刺决之,令气泄去青黄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来日又刺之,不过三刺,自消尽,余小小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着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着颊里及上 如此者名重 ,有着齿龈上者名重龈,皆刺去血汁也。刺后,用盐汤洗拭,急用如圣散或一字散掺刷。
如圣散铅霜 真牛黄 太阴玄精石 朱砂(水飞,曝干)
上四味,各研极细,秤准各二钱五分,拌匀,入白龙脑五分,再研匀。每用药抄一字至半钱,止掺儿口中,时时用。
一字散朱砂 硼砂(各半钱) 龙脑 朴硝(各一字)
上为极细末。用蜜、调少许,鹅翎蘸刷口内,咽下无妨。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重舌
巢氏云:心候于舌而主血,脾络脉又出舌下,心火脾土二脏,子母也。有热即血气俱盛,其状,附舌下近舌根,形如舌而短,名重舌。指爪摘断及苇刀子割法,见前拭口法条。《惠眼》鹅口、重舌、重 、口疮,皆上焦热,因受胎时大受极热,急以鸡内金为末干掺口内,及朱砂膏、地黄膏、轮流掺之,仍服天竺黄散。
地黄膏郁金(皂荚水煮干,切,焙) 豆粉(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马牙硝(研,一钱)
生地黄汁、蜂蜜对合,熬成膏和药。每服两皂子大,香熟水含化,或鹅翎扫口内。
金朱饮 治惊壮热,伤寒伏热,上焦虚热,重舌口鼻生疮致赤眼方。(本名天竺黄散)
川郁金(锉,皂荚水煮干。细者、如胆状,佳) 天竺黄 甘草(炙) 马牙硝(各半两)
朱砂(一分,研) 蝉壳(十四个,水洗去土) 麝香(少许)
上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蜜汤调下。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重龈重
《千金》治法,总前垂痈门。刺去血汁后,盐汤洗拭,一字散涂刷,法同前条。
茅先生云:心热壅滞,先用朱砂膏(见惊积门)涂舌上,后用牛黄膏(见膈热门。)
《圣惠》牛黄散 (一方,无前三味,有玄明粉)
牛黄 白龙脑 朱砂(各一分) 铅霜(半两) 太阴玄精石(一两)
上细研为散。先于肿处、以针铍破出血,盐汤洗拭口后,掺药,神效。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口中有虫
《外台》疗儿吃奶不稳,七日以来壮热,颜色赤,鼻孔黄,恐作撮口及牙关,虫似蜗牛,亦似黄头白蚌螺,用竹沥半合和少许牛黄服,瘥。又猪肉拭口,即虫出。
卷之一·初生门 生下胎疾
噤风
巢氏云:儿口内忽结聚生舌上如黍,不能取乳,名噤,由在胎热入脏,心偏受热。
《圣惠》初生儿须防三病,一撮口、二着噤、三脐风,皆急病,着噤尤甚,过一腊方免。牙关紧急,吃乳不稳,啼声渐小,口吐涎沫(茅有闭眼,)人见大小便通,以为冷热所得,不知病在喉舌,状亦极重,善救疗者十不得三四,根据将护法防于事先,必无此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