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汤加防风。人参七分,柴胡、黄芩、制半夏、北防风各一钱
,炙草五分,老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x防风当归汤\x 治发汗过多,发热,头面摇,口噤,背反张,太阳兼阳明。宜去风养血。
北防风 生地(各钱半)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水煎服。
\x附子散\x 治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颈项强直,头摇口噤,此由汗多亡阳
青化桂 川附片(各七分) 漂白术(钱半) 川芎(一钱) 独活(八分) 大红枣(五枚) 水煎冷服。
\x当归四逆汤\x 治小儿血虚体弱,寒邪伤荣,以致眼目上翻,身体反张,盖太阳主筋病也
当归身 嫩桂枝 炒白芍(以上各三钱) 木通 炙草(各一钱半) 北细辛(一钱) 大红枣(五枚
水煎热服。儿小者减半,或乳母同服。



<目录>惊风辟妄

<篇名>一曰类搐

属性:幼科所云惊风余症也,其实则为暑为疟为痢为咳嗽为丹毒为疮痘为霍乱为客忤中恶,各
审其症,一药可愈。若药不对症,延久热盛,小儿阴血未充,不时壮热,则神气昏闷;血不
荣筋,则手足搐掣。正与《内经》之诸热瞀纵皆属于火之例相符,故以诸症,皆列类搐条下
,各根据本门用方,庶与误搐非搐之寒热虚实不相混。



<目录>惊风辟妄\一曰类搐

<篇名>暑证

属性:阳暑,即中热 是也。其症初起面垢,身热自汗,烦躁不安,唇舌皆赤,气出如火,

\x白虎汤\x 治阳暑发热头痛,大渴大汗,便秘尿赤,烦躁不安。
熟石膏(三钱) 知母(二钱) 炙草(一钱) 晚稻米(一两) 水煎服。
\x却暑丹\x 治小儿伤暑,误用风药致心神昏闷,烦躁不安,甚则搐搦。
漂白术 白茯苓 猪苓 泽泻 炙草 黄芩(各五钱) 青化桂川黄连(各三钱) 镜辰砂(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二三丸,麦冬汤下,或十中取一。加麦冬煎服亦
可。如阳暑脉虚兼吐泻者,取此方十分之二,去黄连、黄芩,加香薷八分,扁豆一钱,姜一
片,水煎,温凉服。
\x益元散\x(即六一散)
滑石(三两,水飞过) 甘草(五钱)
共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此为治暑要药。方内加辰砂,水飞,二钱,尤好。



<目录>惊风辟妄\一曰类搐

<篇名>阴暑

属性:膏粱之儿,畏暑贪凉,不避寒风,或居深堂广厦,乍寒乍热,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
肌表,其症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痛。此以夏月受寒,虽名阴暑,实伤于寒也。
治宜温散,无汗用五积散。前症兼有汗口渴、恶寒发热,用清暑益气汤。
\x五积散\x 治阴暑受寒,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痛。
白芷 广皮 川朴 桔梗(各七分) 枳壳(五分) 川芎 当归 白芍 云苓(各一钱) 漂苍术
制半夏 嫩桂枝(各八分) 炮姜 炙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 红枣(三枚) 水煎服。
\x清暑益气汤\x 治伤暑烦热自汗,口渴,恶寒发热。
人参(六分) 炙黄 漂白术 粉葛(各一钱) 泽泻 黄柏 青皮 神曲(煨) 炙草(各五分
五味子(捶扁,三分) 生姜(二片) 大枣(三枚) 水煎热服。
如兼腹痛泄泻,去黄柏,加炒白芍、茯苓各钱半。
\x通治千金消暑丸\x 治中暑昏闷,并伏暑停食呕吐泄泻。
半夏(醋炙,四两) 茯苓 甘草(各二两)
研细末 姜汁和丸,绿豆大,每五六十丸,开水下。如昏迷不醒,即碾灌之。又方,去
茯苓、甘草,加贝母四两,如前法和丸,治中暑甚效。



<目录>惊风辟妄\一曰类搐

<篇名>小儿中暑吐泻或卒然昏倒

属性:背阴侧柏叶捣汁三匙,生蜜三匙,井水一杯,开水一杯,调灌即愈。



<目录>惊风辟妄\一曰类搐

<篇名>疟疾

属性:其症初起,呵欠烦闷,发热口渴,面带黄白,额有汗,一哭汗出,其热稍减,不久复热
如故,喉内痰鸣,一哭即呕,呕则痰出,每日如此者,即疟病也。此症为少阳为主,早能和
解表里,则疟邪霍然而散。多有误认惊风,轻施镇坠,阻遏荣卫,邪不得出,以致神情愦乱
,临疟而搐。宜用清脾饮解之。余详后“疟疾”。
\x清脾饮\x 治小儿热疟作搐,不必治搐,惟治其疟。
青皮 陈皮 柴胡 漂白术 云苓 草果仁 制半夏 川浓朴(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三
枚)
水煎,临发前一时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