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亦然。每日如是。治用桔梗三钱。半夏五钱。木通一钱。甘草五钱。煎服。

  随于顶心百会穴。艾灸二壮。即愈。

  [卷五] 不寐多困

  婴儿不睡有二。一心虚。一胆虚。睡中不闻人声。忽醒而不寐者。此心血不足。宜用人参安神丸。有睡中稍闻人声响动。即惊而不寐者。此胆虚之极。宜用参竹汤。

  多睡者。脾气虚弱。健运之令不行而嗜卧也。治宜温补脾胃。以四君子汤加木香、半夏。倍加白术。

  [卷五] 龟胸

  由感风热。凝注为痰。停心滞胸。咳嗽喘促。肺气胀满。攻于胸膈。渐成龟胸。或乳母过食辛辣。夏哺热乳。亦成此症。治宜宽气化痰丸。

  [卷五] 龟背

  由客风吹背。传入于髓。故背突如龟。或咳嗽久以致肺虚。肾无所生。肾主骨。风寒乘虚而入于筋骨。致精血不能流通。故骨弓而驼。治宜松蕊丹。外以龟尿点脊背中。中缝即愈。

  [卷五] 论解颅囟填囟陷

  小儿生下头缝不合。肾主骨而脑为髓海。肾有亏。故不合也。名曰解颅。治宜六味地黄丸。囟门之起。名曰囟填。

  宜大连翘饮。或泻青汤。囟陷如坑者。由病久血气虚弱。不能上充。治宜固真汤。又以狗骨炙为末。鸡子清调敷之。

  [卷五] 干瘦似疳

  儿父母平常节儿饮食。从不伤脾。饮食不缺欠。又非病后。但见逐日消瘦。其症必由有所思想而难言。或二三岁四五岁时。母又有所生。乳哺怀中。多有疼爱之声。前儿从旁窥伺。见其爱有所夺。不能入怀吮乳。惟朝思暮想。久则伤脾。治之非药所及。此症前所未传。今不概见。

  余先君在日。余妹归宁。见抱甥干瘦。审无他症。顷见妹哺次甥。长甥倚膝。觉神不在舍。因问予妹。瘦始于何日。

  妹曰。自得次甥后。经今月余矣。先君命妹哺儿之时。勿令瘦甥得见。哺后阳抱入怀。以空乳喂之。且慰之曰。我只疼你。如此一月。果不药而肥。追思先君。妙何如也。神何如也。

  [卷五] 天柱骨倒

  天柱骨倒。乃项软也。由真气虚弱。客邪入腑。传于筋骨。项则软垂下而无力。治宜祛风散。或吐久泻久病久而软者。治宜六君子汤加肉桂。手软者。宜用薏苡仁、当归、秦艽、枣仁、防风、羌活、荆芥。等分服之。足软者。治宜六味地黄加牛膝、五加皮、鹿茸等分。服之。

  余从弟禹铎悬孙。方十个月。天柱骨倒。弟曰弱极。即要用参。余曰。客邪入内。何可遽用。弟意不果。余作色拒之。用祛风散。作煎剂一服。项稍直。即命用六君子汤。外加防风。五剂愈。

  [卷五] 五硬

  头颈手足强直如木。乃肝受风邪。治宜小续命汤。

  [卷五] 齿病口疳疮

  此病由胎中受热而成口疮。或牙床疳生走马。治宜导赤散。并清胃汤。如久病之后。瘦弱之极。难治之症。

  [卷五] 重重龈

  口中上皮肿起。如囊盛水。名曰重。牙床肿起。名曰重龈。俱以大针刺破去血。用蒲黄敷之。

  [卷五] 耳痈

  耳内肿及耳外肿。耳外出脓。或间一日脓一出。或间二日脓一出。治宜用黄鳝。以刀斩断。滴血入耳数次。

  或用天保采薇汤。

  [卷五] 重舌木舌

  重舌者。舌下根复生如小舌也。木舌者。其舌肿硬填口也。皆由心脾热极。治用黄连、灶心土、木通、连翘等分煎。犀角磨水和药服之。用朴硝、紫雪、白盐每五分。用竹沥调敷。即愈。

  余于丙午科。同从弟铎再从侄谟乡试白下。侄忽患重舌。弟伴向外科。用刀刺破。流出如鸡蛋清。归寓又肿。

  如此两回不愈。予执舌乃心苗立方。用黄连、黄芩、木通、枳壳、甘草二剂。舌消一半。喉痰忽壅。余揣必是误用黄芩之弊。盖心火刑肺。肺已不安。误将肺泻。焉不痰壅。于是去黄芩。加五味二钱。一剂并愈。此因苗治脏。

  照症立方。见药不可误用之一验也。

  [卷五] 鹤膝风

  此候由肾气不足。两腿细小。膝骨肿大。如鹤膝之状。治宜屈膝散。或用六味地黄丸加牛膝、鹿茸。又有泻痢久而成此症者。红肿作痛成脓。治用补中益气汤。如肿硬不痛而色白者。治不愈也。

  [卷五] 痛风

  四肢上或身上一处肿痛。或移动他处。色红不圆块。参差肿起。按之滚热。便是痛风。治用羌活、独活、五加皮、威灵仙、秦艽、防风、桂枝、前胡。如下体。加牛膝。各一钱。煎服。数剂自愈。

  邑庠方玉相幼子。左手左足各曲贴肉。痛屈不伸。用前方煎服五剂愈。如大人。须用酒煮。每夜尽量饮。每味一两五钱。煮酒约五六斤。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