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相和,饮下即愈。
有内伤饮食、外感风邪而吐者,身热眼烧疲倦,治用藿香正气散。
有伤风嗽吐者,治用清金饮。
<目录>卷四
<篇名>辨泻
属性:夏禹铸曰∶吐从面色辨之,不爽,泻更宜辨。所泻之色暴倾下迫属火,水液澄清属寒;
老黄色属心肺脾实热,宜清;淡黄色属虚热,宜补;青色属寒,宜温;淡白色属脾虚,宜补
;酱色属湿气,宜苍术燥湿; 臭属伤食,宜消导二陈汤。
脾虚作泻,泻下白色,或谷食不化,或水液澄清,其候面白神疲,唇口惨淡,舌白,口
气温冷,治宜理中汤加附子,或六君子汤。
脾热作泻,泻时暴注下迫,便黄溺赤,口气蒸手,烦渴少食,治宜五苓散加山栀仁。
有气虚下陷泻者,宜补中益气汤,其候与脾虚差同。
有伤食兼滞泻者,其候嗳 气,吞酸胀满,一痛则泻,一泻痛减,治宜用大腹皮、神曲
、麦芽、山楂、白术、木香、槟榔。如食已消,痛已止而泻不止者,乃脾失清升之气,宜补
中益气汤。若食消而腹犹痛,乃脾痛也,宜小异功散。
有肝泻者,泻青稠粘,乃肝木乘脾。治宜麦冬、桔梗、白术、白茯、人参、木香、酸枣
仁、甘草。
先泻数日已止,又泻随发惊,此症多不可治。盖泻而又泻,脾败之极,加之外邪由肺克
肝,肝又动风克脾,脾败将死,不受肝克,故肝风烈极毫无泄处,如祛风解热,元气将尽,
将谓疗惊不能救脾,将谓救脾惊不能止,无法可治。
<目录>卷四
<篇名>辨吐泻
属性:夏禹铸曰∶内经有曰,胃虚则吐,脾虚作泻,脾胃俱虚吐泻兼作,此言极谬。若先
泻后吐,面白神疲,不热不渴,额有微汗乃脾胃虚寒也,宜理中汤或小异功散,或六君子汤
。若先吐后泻,面赤唇燥,烦渴溺赤,乃脾胃有热也,治宜五苓散加竹茹煎服。又有积滞在
脾,不能运化水谷而吐泻者,宜用消导二陈汤。
有长夏夹暑吐泻者,宜用六和汤。
余髫年砚席友陈公载嫒患吐症,适余抱风寒,因延大方脉用温胃剂吐益甚。带疾往视,
口唇红丽,气出蒸手,舌色红紫,用熟石膏一钱研碎,以茶一碗送下,稍止,随加一服,立
愈。在大人苗窍尚验,况婴儿乎。后又患吐,色窍俱同,仍用石膏却不甚应,揣之下元或有
寒气,用炒盐熨腹,仍服石膏即愈。可见苗窍颜色从不一误。
余于岁癸丑北上到会馆,适陈是庵幼郎脾泻将慢,付余治,问曰∶曾服参否。是庵曰∶
如服一分便爬上了壁。余心以为南北或亦有异。转思初到都门,恐孟浪来诮,以六君子汤去
人参连服二剂,了无一效,辞接别医。良久一医拥舆至馆。去后余请所发剂视之,剂属消导
。因问∶彼何人斯。是庵曰∶此名震京都之郑小儿科也。余曰∶久泻将慢尚可再用消导之药
,用之命不可知矣。乃止。余便不以是庵之言为正,硬用六君子汤,倍加人参,且外加附子
五分,两服即愈。是庵叹曰∶素闻妙手,今果然矣。此辨色审窍勿以人言为信之一验也。
<目录>卷四
<篇名>辨痢疾
属性:夏禹铸曰∶丹溪云痢无止法,以通利为主,此言亦不尽然。何也,痢疾有寒有热,白者
虚寒也,红者实热也,治宜调脾为主。若染一二日,遍身壮热,脓血稠粘,里急后重腹痛
者,宜用承气汤,以下之,或用木香槟榔丸。若虚怯者不可下。病久身凉自汗,宜用补中益
气汤。挟热而痢纯血,宜用四顺清凉饮,或黄连芍药汤。挟冷而痢纯白,或乳食不消者,宜
用理中汤。有湿热之毒熏蒸清道上致胃口闭塞而为噤口者,宜用人参、黄连、石莲子。有痢
久胃气虚则不能乳食而为噤口者,宜用理中汤或六君子汤。有积毒之气上冲而呕恶者,宜用
人参败毒汤。有胃气虚寒而呕恶者,宜用附子理中汤。有痢后脾虚不能制水而遍身浮肿者,
宜用六君子汤,外加苍术、浓朴、猪苓、泽泻、黄连、芍药。有痢久脱肛者,经曰肺气
虚寒,由脾虚而金无所养,故大肠虚脱而下陷也。宜补脾温胃,用固肠饮。有积尽而痢久不
愈,乃脾气下陷,宜用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若初起宜用姜茶散。有夹暑热而痢下赤白相
兼者,用清暑益气汤加香薷饮。
余长男之日五岁时与幼甥同患痢疾,男素脾弱,痢起腹并不痛,痢下纯脓,白色中带蓝
色,口气微冷。不用通利,即以六君子汤服之。甥痢纯红,遍身有风疹,用四顺清凉饮加防
风、柴胡。两药各器同炉煎。姻家误以男药与甥服之,风疹即隐,气喘促,睡鼾。余急以天
保采薇汤与服,疹复出,喘止。仍用前汤数剂愈。此可见脾虚之极不必清利,硬用补剂。热
痢宜清不可用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