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42-幼科释谜-第35页

致生湿 热。壅滞非良。湿热成毒。虫生蚀肛。其肛作痒。肠吊心忙。便血发热。神志凄惶。肌体骨立。遍身 生疮。清胃涤热。扶脾是襄。内外兼治。乃其要方。蚀肛透内。此子必殇。
<目录>卷四\脱肛肛痒<篇名>肛病原由症治属性:巢元方曰。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实热。则闭结不通。肺虚寒。则肠头出露。有 因痢久里急后重。努力肛开。为外风所吹。或伏暑作泻。肠滑不禁。或禀气怯弱。易于感冷。亦致 大肠虚脱。凡小儿所患泻痢。皆因暑湿风热。乘脾胃虚而得。治法宜补脾温胃。使金得受母之益 而气实。宜藿香饮。次则内投固肠之剂。健脾饮、养脏汤。外以伏龙肝散敷之。令其自收。
陈藏器曰。小儿肛痒。或嗜甘肥。大肠湿热壅滞。或湿毒生虫而蚀肛门。若因湿热壅滞。宜四 味肥儿丸。大便秘者。清凉饮。虫蚀肛门。先用化 丸。后用四味肥儿丸。外以雄黄散纳肛门。若 因病不食。虫无所养。而食脏食肛者。其齿龈无色。舌上尽白。四肢倦怠。其上唇内有疮。吐血如 粟。心中懊 。此虫在上食脏。若下唇有疮。此虫在下食肛。若食肛透内者不治。
<目录>卷四<篇名>丹毒属性:丹毒多般。病原则一。总由心火。风毒搏击。主血者心。血为火逼。阴滞于阳。血热郁逆。内而 熏蒸。先蕴胸膈。外达皮肤。热而色赤。赤若丹涂。热若火炙。凡热有毒。毒则痛极。渐至坏烂。水 流肌裂。入肾入腹。斯至于厄。亦有在胎。胎毒久积。迨至生后。感热发泄。亦有乳母。七情内迫。
酒醴燔炮。恣情而食。毒从乳流。与儿相贼。亦有食多。脾弱难克。热蕴于中。肌表红色。亦有孕 时。母受惊吓。惊邪伤胎。递相传袭。形发于外。向夜啼泣。眼胞微肿。面带青黑。种种诸丹。不能 尽悉。治法大要。清火涤热。顷刻丹消。肌肤一抹。
<目录>卷四\丹毒<篇名>胎毒发丹属性:史演山曰。胎毒发丹者。因胎毒内伏。或频浴热汤。或着烘衣。或乳母饮食。七情内热。助邪 为患。发于头面四肢。延及胸腹。色赤。游走不定。古人云。从四肢起入腹囊者。皆不治。当急令人 随患处遍吮。毒血各聚一处。砭出之。急服活命饮。惟百日内忌砭。以其肌肉难任也。若发散太 过。表虚热而赤不退者。用补中益气汤。加防风、白芷。寒凉过剂。胃气受伤。而热赤不退者。异功 散加升、柴。或兼发搐等症。用四君加升、归、钩藤。若复用攻毒。必致不起。头额间患者。当砭之。
<目录>卷四\丹毒<篇名>一切丹原由症治属性:巢元方曰。火丹候。往来如伤寒。赤着身而日渐大者是也。又云丹火候状。发赤。如火烧。须 臾浆起。是也。
圣惠方曰。凡小儿一切丹。皆由风毒在于腠理。热毒搏于血。蒸发于外。其皮上热而赤。如丹 涂状。故谓之丹。若又不歇。则肌肉坏烂。若毒瓦斯入腹。则杀人。合以一方同疗之。故号一切丹也。
用升麻散。赤丹者。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初发肿起。大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生粟如鸡 冠。故亦谓之茱萸丹也。宜升麻膏。又云。有天火丹者。肉中有如丹赤色者。大者如手。剧者遍身 赤痒。故名天火丹也。又云。天火丹。从背起赤点。用桑白皮末羊脂调涂。千金治天火丹病。初从 髀间起。小儿未满百日。犯行路灶君。若热流阴头。赤肿血出。方用伏龙肝末鸡子清调涂。又有鬼 火丹者。发两臂。赤起如李子。戎盐散。有野火丹者。丹发赤斑。斑如梅子。满背腹。千金遍身皆赤 者。名野火丹。雄黄戎盐各五钱为未。鸡子白调。频涂。以瘥为度。有家火丹者。初发着两颊两膀 上。两腋下。古方治家火丹攻喉入腹。用硝石、凝水石。铜器内熬干。研服方寸匕。有殃火丹者。初 发两胁。及腋下腿上。用朴硝研末。每服五分。竹沥调下。更量儿大小加减。有神火丹者。丹发两 膀。不过一日。便赤黑。醋调栀子仁末涂。有荧火丹者。丹发如灼。在胁下。正赤。初从额起。或从 耳起。而多痛。赤小豆一合。硝石五钱。寒水石一分。为末。冷水调五分。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
冷水调涂。亦可。有朱田火丹者。先发于背。遍身一日一夜而成疮。蓝靛涂之。或未成疮。鸡子清 调赤小豆末敷。已成疮。赤豆末掺之。有天灶火丹者。发两膀里。尻间正赤。流至阴头。赤肿血出 者是也。用赤豆、伏龙肝等分为末。鸡子白调涂。车前子末水调涂亦可。有废灶火丹者。从足趺 起。正赤者是也。赤小豆一两。牛角二两。烧灰共末。鸡子白调涂。有尿灶火丹者。丹发膝上。从两 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者是也。李树根半斤烧灰。取田中流水调涂。有赤流者。小儿身上。或一 片片赤色如胭脂。及渐引。此名丹毒。俗谓之流火。若因热而得者赤色。因风而得者白色。皆肿而 壮热也。先砭其恶血。内服升麻汤。毒未入腹者。可疗也。有蛇缠丹者。此丹匝腰则死。捣莴苣烂 涂。或研莴苣子涂之。有蜘蛛丹者。满身病。用白矾、皂荚烧灰、猪糟下泥和涂之。有赤白游肿者。
小儿肌肉虚。为风毒热气所乘。热毒搏于血气。则皮肤赤而肿起。其风随气行游不定。故名也。又 云。游肿之状。为青黄赤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