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进饮食,患来日久,诸候退,只是天柱骨
倒,医者不识,谓之五软候。须进金灵散、生筋散。《形证论》歌∶天柱才倒道难
医,算来此病非心脾,若患先须因吐泻,不曾调气至 羸,大患伤寒无汗脉(凤髓经此
一句云∶却被伤寒无浮脉),定应妙药疗他迟,无此卒然生此患,又兼不辨四肢肥,身软难堪
头似石,面红唇赤脸如绯,此病多应伤肾热,后来因热病相随(此两句在凤髓经即云∶此患只
应伤胆热,后来伏热又相随。)肝受热风天柱倒,但将凉药与维持,贴须性热筋方缓,立见
温和请莫疑,吐泻项软唯调气,伤寒柱倒不须医。此或伤寒或吐或泻,乘虚邪毒
透入肝脉,热邪所侵,是致令筋软长,或手足软而不解举,或项颈软而不解举,若
有前证,即须凉膈,若吐泻,则先调胃气,贴项并服凉肝胆药,不可太热,亦恐过冷。
\x金灵散\x
上,用白僵蚕不拘多少,直者,去丝炒,为末。每服半钱一钱,薄荷酒调下,
一日三服。更须用生筋散贴之。
\x生筋散\x
木鳖子(三个) 蓖麻子(三十个)
上各取肉同研。每用一钱许,津唾调贴,急抱揩项上令热,贴之。
四十八候贴项药方
川乌头 白芷 地龙 五灵脂 赤小豆(各等分)
上末,生姜自然汁与酒同调贴在项上。更服竹茹散。
\x竹茹散\x
菊花(三钱) 黄芩 人参(各一钱) 大黄(半两) 甘草(二钱)
上为末,竹叶煎汤下。
三十六种贴项药方
草乌头 赤小豆(各等分)
上为末,姜汁调摊帛子上,贴经宿,项立起。
\x贴头起项膏\x(吉氏) 治小儿肝热胆冷,头项软倒。
川乌(末) 肉桂(末) 芸苔子 天南星 蓖麻子(各一钱) 黄丹(炒,一钱匕)
上大蒜一头,煨熟去皮,乳钵内研和,药细,每用一钱,入米醋和匀,贴项上一日许。
\x野狼毒丸\x(吉氏) 治小儿胆热肝风,天柱倒折,宜服此药,更用前起头贴项药。
野狼毒(酒浸,焙) 白附子 大附子(尖) 天麻 防风 羌活(以上各一分) 朱砂 地龙(去土。各
一钱) 麝香(半字)
上为细末,法酒煮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五丸,用黑豆薄荷汤入酒一滴,吞下。



<目录>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篇名>五硬

属性:五硬者,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作痛,连于胸膈,脚手心冷而硬,此阳气
不营于四末也。经曰∶脾主四肢。又曰∶脾主诸阴。今手足冷而硬者,独阴无阳也,
故难治。若肚筋青急者,木乘土位也,急用六君子汤加炮姜、肉桂、柴胡、升麻,
以复其真气,若系风邪,当参惊风治之。此证从肝脾二脏受患,当补脾平肝,仍参
急慢惊风门治之。《百问》云,如审系风证,根据中风治之,必有回生之理,小续命汤加减。
\x小续命汤\x 治中风不省人事,涎鸣反张,失音厥冷。
麻黄(去节) 人参 黄芩 川芎 芍药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炒) 汉防己 官桂(去皮。
各半两) 防风(七钱半) 附子(炮,去皮脐,七钱半)
上,除附子、杏仁外,捣为粗末,次入二味夹和。每一钱,姜枣煎,食前服。
有热去附子,官桂减半。
经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故收此方,非的风证勿用。



<目录>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篇名>寒热往来

属性:凡寒热往来无定期,其有定期者,疟也。巢氏曰∶风邪外客于皮肤,而痰饮
内渍于腑脏,致令血气不和,阴阳更相乘克,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之气,为
邪所乘,邪与正相干,阴阳交争,时发时止,则寒热往来也。《全生指迷》论曰∶
若其人翕翕如热,淅淅如寒,无有时度,支节如解,手足酸疼,头目昏晕,此由荣
卫虚弱,外为风邪相乘,搏于阳则发热,搏于阴则发寒,久不治,成劳。宜荆芥散。
又曰∶若寒热如疟,不以时度,肠满膨 ,起则头晕,大便不通,或时腹痛,胸膈
痞闷,此由宿谷停留不化,结于肠间,气道不舒,阴阳交乱,宜备急丸。经曰∶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寒热往来,此乃阴阳相胜也,
故寒气并于阴则发寒,阳气并于阳则发热,寸口脉微为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恶
寒,尺脉弱为阴不足,阳气下入阴中则发热,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
寒,阴阳不归其分,则寒热交争也。又,上盛则发热,下盛则发寒,阳盛则乍热,
阴盛则乍寒,阴阳相胜,虚实不调,故邪气更作,而寒热往来,或乍寒乍热也。少
阳胆者,肝之府,界乎太阳、阳明之间,半表半里之分,阴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