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身热恶风,头痛项强,四肢烦疼,往来寒热,胁痛耳聋,
呕哕痰实,中暑、疟疾,并服之。(方见伤寒少阳病。)
愚按∶前方,若肝胆经风热,肝火瘰 ,寒热往来,日晡发热潮热不欲饮食。
或怒火口苦,耳聋咳嗽。或胁痛 满,小便不利。或泄泻吐酸苦水。或肢体搐动,
唇目抽掣。及乳母有前证,致儿为患者,并宜服之。



<目录>集之三・心脏部一\发热

<篇名>余热

属性:余热者,谓寒邪未尽传经之遗热也。仁斋曰∶伤寒汗下后而热又来,乃表里俱
虚,气不归元,阳浮于外,不可再用凉药,盖热去则寒起,古人戒之,法当和胃气,
使阳气收敛归内,其热自止,宜以参苓白术散主之。〔曾〕有小儿热证用表里药后,
其热俱退,既退,复热者何也。疗病至此,难以概举,或再解表攻里,或施凉剂,
热见愈甚,以阴阳辨之,何者为是,推其原乃表里俱虚而阳浮于外,阴伏于内,所
以又发热,宜用温平之药和其里,则体热自除,投钱氏白术散去木香,加扁豆,水
煎,及黄 六一汤、安神散,自然平复。若日久汗多烦渴,食减,脉微缓,喜饮热,
可服真武汤,虽附子性温,取其收敛阳气,内有芍药性寒,一寒一温,停分得宜,
用之无不验矣。〔薛〕汗后血虚而热益甚者,六神散加粳米。汗后气虚而恶寒发热
者,补中益气汤。汗后阴虚,阳无所附而热者,用四物汤加参 。汗后阳虚,阴无
所附而热者,用四君汤加芎归。
\x实脾散\x 治小儿余热不除。
川芎 茯苓 甘草 白术
上锉散。用水煎,食远服。
\x参苓白术散\x 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气,中满痞,噫呕吐逆,此药不寒不
热,性味和平,常服,调脾悦色,顺正去邪。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粉草 白术 白扁豆(如前制) 山药(去黑皮)
缩砂仁 薏苡仁 桔梗(锉、炒。各一两) 莲子肉(去心)
上,锉、焙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用枣汤、空心调服,或温米汤亦可。
\x安神散\x 治吐泻诸病后心虚烦闷,触物易惊,气郁生涎,涎与气搏,睡不得宁,预
防变生他证。
人参 白茯苓 半夏(制) 甘草(炙) 陈皮(去白) 枳实(制。各五钱)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竹茹小团,煎七分,无时温服。
有微热渴,入麦门冬去心同煎。
\x《简易》凝神散\x 治小儿经汗下热去复作,收敛胃气,清凉肌表,神效。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山药(炒。各一两) 扁豆 粳米 知母 生地黄 甘草(各半两)
淡竹叶 地骨皮 麦门冬(各一分)
细末。每二钱,水小盏,姜二片,枣一枚煎,无时。
\x钱氏白术散\x(见渴) \x黄 六一汤\x(见自汗) \x真武汤\x(见自汗) \x六神散\x(见夜啼)



<目录>集之三・心脏部一\发热

<篇名>壮热

属性:壮热者,一向不止,由血气壅实,五脏生热,蒸熨于内则眠卧不安,精神恍忽,
熏发于外则表里俱热,烦躁喘粗,甚则发惊痫也。轻剂,火府丹、地黄煎。重剂、
双解饮、七宝散、大黄朴硝汤。
\x地黄煎\x 治小儿壮热烦心,眠卧不安。
生地黄(汁一升) 白沙蜜(三合) 酥(三合) 生门冬(汁三合)
上,重汤煮至成膏,每服数匙。
\x火府丹\x 治小儿壮热。
生地黄 木通 甘草 黄芩
上,水一钟,煎服。
\x金莲饮子\x 治小儿蕴积壮热,赤眼口疮,心烦躁闷,咽干多渴,潮热不止。
防风 甘草(炙) 连翘 柴胡(去芦) 山栀子(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用水六分,煎至三分,食后服。
\x黄龙汤\x 治发热不退,或寒热往来。
柴胡(五钱) 黄芩(炒) 甘草(炙。各二钱) 赤芍药(三钱)
上,每服一钱,姜枣水煎。
\x牛黄膏\x 治壮热,咽喉涎响,或不省人事,或左右手偏搐,或唇口眼鼻颤动,此热
涎内蓄,风邪外感也,宜急服之。
蝎尾(四十九枚) 巴豆肉(去油膜,一钱半) 梅花脑(半匙) 辰砂(研,二钱) 郁金(三钱,
皂角水煮) 牛黄(少许) 麝香(一匙)
上为末。每服一匙,蜜水调下。量儿虚实用之。
\x栀子仁汤\x 治阳毒壮热,百节疼痛,下后热不退者。
栀子仁(酒炒) 赤芍药 大青 知母(各一两) 升麻 黄芩(酒炒) 石膏(各二两)
柴胡(一两半) 甘草(五钱) 杏仁(二两,浸,去皮,麸炒微黄)
上,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煎服。
\x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