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幼科证治准绳
书名:幼科证治准绳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目录>

<篇名>自序

属性: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
吾独谓不然。夫幼小者,精神未受七情六欲之攻,脏腑未经八珍五味之渍,投之以药,易为见功,犹膏粱之变难穷,
而藜藿之腹易效也,何谓难乎。然古今辑是科书未有能善者,如《心鉴》之芜秽,《类萃》之粗略,《新书》则有古无
今,《百问》则挂一漏万,皆行于世,未足为幼科准绳也,故吾辑为是编,而麻痘一门尤加详焉。平生聚麻痘书百数
十家,率人所宝秘、千金不传者,然多猥陋,不足采择,益可以见世之无具眼矣。或曰,夫人之病,无论男女长
幼,未有能越五脏者也,子于它科不分五脏,而独幼科分之何居?曰正以精神未受七情六欲之攻,脏腑未经八珍五
味之渍,独有脏气虚实胜乘之病耳,粗工不能精究而臆指之曰,此为内伤,此为外感,此为痰,此为惊,此为热,
妄投汤丸,以去病为功,使轻者重,重者死,亦有不重不死,幸而得愈者,然已伤其真元,夭其天年矣,吾之独分五
脏,以此也。大中丞沈太素公,从大梁寄余俸金百,以助刻费,而是书稿适成,遂鸠工刻之,又
逾年,始竣,因序而识之,使后之人有考焉。时
\x万历三十五年在丁未夏五十又三日\x
\x念西居士王肯堂宇泰甫书\x



<目录>集之一・初生门\证治通论

<篇名>钱氏论五脏所主

属性: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
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前(《纲目》作咬)牙多欠,气热则外生,气温则内生(《纲目》外生内生下,皆
有风字。)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
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
更当别虚实证,假如肺病又见肝证前牙多呵欠者易治,肝虚不能胜肺故也。若目直
大叫哭,项急顿闷者难治,盖肺久病则虚冷,肝强实而反胜肺也。视病之新久虚实,
虚则补母,实则泻子。



<目录>集之一・初生门\证治通论

<篇名>五脏病

属性: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心病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
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急。肾病无精光,畏
明,体骨重。〔洁〕热则从心,寒则从肾,嗽而气上从肺,风从肝,泻从脾。假令
泻兼嗽又气上,乃脾肺病也,宜泻白、益黄散合而服之,脾苦湿,肺苦燥气上逆也。
其症见泻,又兼面色黄、肠鸣呦呦者宜服理中汤,泻而呕者宜服茯苓半夏汤,如泻
而渴、热多者宜服黄芩浓朴汤,不渴而热少者宜服白术浓朴汤。其他五脏若有兼症,
皆如此类推之。更详后论,四时推移用药。



<目录>集之一・初生门\证治通论

<篇名>五脏相胜

属性:肝病秋见(一作,日晡)肝胜肺也,肺怯不能胜肝,当补脾治肝,益脾者母能令子实
也,补脾、益黄散,治肝、泻青丸主之。肺病春见(一作,早辰)肺胜肝也,肝怯故受病,
当补肝肾治肺,补肝肾,地黄丸,治肺,泻白散主之。肝病见秋,木旺,肝胜肺
也,宜补肺泻肝,轻者肝病退,重者唇白而死。肺病见春,金旺,肺胜肝也,当泻
肺,轻者肺病退,重者目淡青、必发惊,更有赤者,当搐(海藏云∶为肝怯,故目淡青色也。)心
病见冬,火旺,心胜肾也,当补肾治心,轻者心病退,重者下窜不语,肾怯虚也。
肾病见夏,水胜火、肾胜心也,当泻肾,轻者肾病退,重者悸动当搐。脾病见四
旁,皆仿此治之,顺者易治,逆者难治,脾怯当面目赤黄。五脏相反,随证治之。
〔娄〕右五脏相胜,病随时令,乃钱氏扩充《内经》脏气法时论之旨,实发前人所未
发者也,假如肝病见于春及早晨,乃肝自病于本位也,今反见于秋及日晡肺之位,
知肺虚极,肝往胜之,故当补脾肺、泻肝也,余仿此。〔洁〕肝胜肺,则肝病身热
发搐,又见肺虚喘而气短,病见于申酉戌时是肝真强也,《内经》云∶受所制而不能
制,谓之真强,法当补脾肺而泻肝,导赤散、泻黄散主之。
刘宗浓云∶此皆五脏相胜,病机不离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者,盖小儿初生襁褓,
未有七情六欲,只是形体脆弱,血气未定,脏腑精神未完,所以有脏气虚实胜
乘之病,但世俗不审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