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风毒

属性:总括 诸风夹热隐皮肤,凝结难为陡顿除;项颊肿须护喉舌,内疏风热外宜涂。
《内经》曰∶荣气不从,逆于肉内,乃生痈肿。夫小儿风毒者,因惊风之后风从气行,血从气使,毒瓦斯蓄于皮肤,
流结而为肿毒,遂结顽核赤色,多成腮颊之间,或耳根骨节之处,重则成痈疖,谓之遁毒风。宜以当归散倍加枳壳、大
黄,或皂角刺、薄荷之类。如结在腮颊者,治用乌豉膏含化,以护咽喉,外则敷以拂毒散。若因跌仆损伤皮肤,风邪侵
袭患处面发肿者,谓之破血伤风,可投疏风散、活血散之类。
夫瘰 之症,《内经》谓之结核,究其所因,丹溪所谓五味之浓,郁气之积,曰风、曰热,与血相搏而结成者,其
始生于耳后、颏下至项者,此出足阳明胃经来也,此曰瘰 ;生于缺盆胸侧,或在两胁者,此出手足少阳经来也,此曰
马刀,俱当从其所因究治。其小儿幼弱不堪针灸,但以服饵涂贴之剂,施之可也,然须服引经之药,以除根本,可获全
功耳。此症服药,须当卧在床褥,每日作十次咽,服毕安卧。盖取药力在膈上故也。若发于喉下,如带横缠者,乃缠喉
风也,宜服化毒汤及乌豉膏含化以护咽喉外,但根据遁毒风治法。如服药后散止不定,或上头顶,或游面目,而反复来喉
下,如赤紫微浮,中有白突者,阳症变阴,亢则必害,谓之赤游风毒,亦难治矣。
〔附方〕
\x当归散\x 见诸泻症内。
\x乌豉膏\x 绵川乌(水浸透去皮脐,五钱炮制) 玄明粉(二钱) 淡豉(三钱) 水浸润,饭上蒸透杵烂为膏。
\x拂毒散\x 半夏 贝母 大黄 朴硝 五倍 上为末醋调敷
\x疏风散\x 荆芥 防风 甘草 葱汤调服。
\x活血散\x 当归 川芎 生地 红花 赤芍 苏木
\x升麻调经汤\x(治阳明经) 升麻 干葛 胆草 黄芩 黄柏 归尾 桔梗 连翘 白芍 知母 黄连 白术
三棱 甘草(秤一半为丸,一半作蚊蛆秤五钱) 煎汤送下前丸。
\x连翘散\x 柴胡 连翘 归尾 白芍 生黄芩 白术 天花粉 胆草 炙甘草 三棱 苍术 黄连 煎汤服法
如前。
\x化毒汤\x 桔梗 薄荷 荆芥 甘草 牙硝 朴硝 硼砂 雄黄 山豆根 朱砂 为细末,每用一匙或五分,干
点舌下,或温汤浓调,少与含吞亦可。



<目录>下卷

<篇名>夜啼

属性:总括 夜啼四症惊为一,无泪见灯心烦热;面目颊青脐下痛,面黧大哭是神干。
脉法 虎口脉纹不见,如云尘色者是客忤,鬼祟之脉,必然夜啼。
盘肠气发先腰曲,无泪叫啼眼干哭,口开脚冷上唇乌,额上汗流珠碌碌。
《内经》曰∶心藏神,神安则脏和。夫小儿昼得精神安,夜则稳睡。若心热惊热,或风寒之邪乘之,则精神不得安
定,故致夜啼叫不已也。
心热者,见灯愈啼,面红多泪,无灯则稍息。盖火者阳物也,心热遇火,两阳相搏,才有灯而啼甚,故《经》曰火
痰风生乃能两此其义也。宜凉心安神,用三解散(见惊风。去参,用薄荷汤下)。惊热者,为衣衾太浓或抱于热处久坐,
致生烦闷,邪热攻心。心藏神,神安则和,神乱则惊,治法退热镇心则自安矣,用牛蒡散、抱龙丸。
有遇黄昏后至更尽时,哭多啼少;有啼声不已,直到天明,乃胎中受寒。遇夜则阴胜而阳微,故腰曲额汗,眼中无
泪,面莹白而颊青,伏卧而啼,入盘肠内吊之症,名曰寒疝,治法去宿冷、温下焦,白芍药汤及钩藤丸。
误触禁忌而夜啼者,面色紫黑,气郁如怒,呼时若有恐惧及睡中惊惕,两手抱母,大哭不休。此误触恶祟神祗,目
有所睹,口不能言故耳!古云∶忽然两手形无见,定知唐突恶神明。乃知此症者,宜两指纹俱隐而不见,治法先解表,
用百解散,次驱邪镇心,用苏合香丸、抱龙丸。
啼与哭亦有别,啼而不哭是痛,故直声来往而无泪;哭而不啼是惊,故连声不绝而多泪。又曰啼而不哭者是烦,哭
而不啼者为燥。
面青目白,腰曲而啼,扪腹觉冷,此必感寒肚疼也。
面赤心躁,小便赤涩,口中及腹俱热,间或有汗,仰身而啼,此热症也。
又有乳到儿口即啼,身体头额皆热,须看口内无疮,必然喉舌肿痛。
〔附方〕
\x牛蒡汤\x 见淋症内。
\x抱龙丸\x 见惊风症内。
\x白芍药汤\x 见腹痛症内,加钩藤亦好。
\x钩藤丸\x 见囊肿症内。
\x百解散\x 见热症内。
\x苏合香丸\x 白术 乌犀 香附 朱砂 诃子 檀香 安息 沉香 麝香 丁香 青木香 苏木香 苏合油
薰木香为末,蜜丸,梧桐子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