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滤过成
膏,患者仰卧,令人挑一匙许,频点目内,觉口中苦满舌上,是药之验也。痘疮余毒攻眼,眼眵多热俱妙。
\x泻肝散\x 当归 川芎 芍药 防风 蒺藜 甘菊 木贼草 荆芥 黄连 蔓荆子 甘草
\x四物汤\x 见痢疾症内。
\x小柴胡汤\x 见诸吐症内。
\x草龙胆散\x 胆草 甘菊 草决明 荆芥 防风 木贼草 甘草



<目录>下卷

<篇名>耳症

属性:总括 五般脓水属肾生,火热上蒸积而成;更有耳聋耳鸣者,皆为阴虚火上升。
脉法 左寸洪数,心火上炎,两尺洪数,相火上炎也。
《内经》曰∶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又曰∶耳为肾之外候,一曰肾通窍于耳,夫耳者乃宗脉之所聚,肾气之
所通,小儿肾脏盛而有热气上冲于耳,津液壅结,则生脓汁也。然有五般,黄脓出者,谓之耵耳;红脓出者谓之脓耳;
耳内干臭者,谓之冱耳;白脓出者谓之缠耳;里而虚鸣有青脓出者,谓之囊耳。病虽有五,其源则一,或由风水入耳,
而内有积热上壅而成者,若不速治,久则成聋矣,以蔓荆子散服之,外用敷药。
凡耳聋耳鸣者,皆属于热,阴虚火动也,治宜泻南方之火,补北方之水,无有不安矣。钱云∶肾有补而无泻有旨哉。
〔附方〕
\x蔓荆子散\x 升麻 木通 赤芍 桑皮 生地 麦冬 前胡 甘菊 赤茯苓 蔓荆子 甘草
\x黄龙散\x (敷药) 矾 龙骨末 黄丹(炒,各五钱) 麝香(一匙)



<目录>下卷

<篇名>鼻症

属性:总括 鼻属肺兮体至清,鼻塞皆因风热侵;忽然窒塞声音重,此是风寒外感因。
脉法 右寸浮洪而数为鼻衄,左寸浮缓为伤风,鼻塞流清涕。
《内经》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又曰∶鼻者肺之外候。丹溪曰∶肺之为脏其位高,其体脆,性恶寒又
恶热,故小儿鼻塞者,由肺气通于鼻气为阳。若气受风寒,停滞鼻间,则成鼻塞,气寒而津液不收则多鼻涕。若冷风久
不散,浓涕结聚,使鼻不闻香臭,则为 鼻。若夹热则鼻干,皆阻碍乳。凡产芽儿,三朝五日,六晨一腊,忽然鼻塞吻
乳不能开口呼吸者,多是乳母安睡之时不知所持,鼻中出息吹着儿囟或洗浴用水温冷,气不得通,气邪所感,致儿鼻多
塞也。
节斋云∶鼻塞不闻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温之剂。
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经素有火邪火郁,甚则喜得热而恶见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也。治法清金降火为主,而佐以通
气之剂。若如常,鼻塞不闻香臭者,再审其平素只作肺热治之,清金降火清痰,或丸药噙化,或末药轻调缓服,无不效
矣。其平素无鼻塞之症,一时遇感风寒而致窒塞、声重或流清涕者,自作风寒治。
鼻疮者壅热伤肺,肺主气通于鼻,风湿之气乘虚客于皮毛,入于血脉,故鼻下两旁疮湿痒烂,是名鼻 ,其疮不痛,
汁所流处,却又成疮,以泽泻散服之,以清金散敷之。一方用熊胆泡汤,以新小笔蘸点鼻。
〔附方〕
\x开关散\x 香附 川芎 荆芥 僵蚕 细辛 牙皂 为末,葱白捣成膏,用红白绢摊,乘夜睡贴囟门。
\x川芎膏\x 川芎 细辛 本 白芷 杏仁 麝香 甘草
\x牛黄犀角散\x 牛黄 犀角 川芎 升麻 细辛 麻黄 朱砂 冰片 麝香 甘草 蜜丸服。
\x泽泻散\x 泽泻 郁金 栀子 甘草
\x青金散\x 铜青 生硫磺(各一钱) 一方用生白矾去硫磺。



<目录>下卷

<篇名>喉痹

属性:总括 喉中肿痛称喉痹,实因相火冲逆至;急须刺破涌其痰,并敷立效散而愈。
脉法 两寸脉浮而溢者,喉痹也,脉微而伏者死。
《内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王注谓一阴即厥阴,肝与胞络是也。一阳即少阳,胆与三焦是也,四经皆有相
火存焉。子和曰∶胆与三焦寻火治,肝与胞络都无异。东垣曰∶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盖元气一虚,则相火随
起而喉痹等暴病作矣。夫喉之为会厌者,经谓之吸门是也,以其司呼吸,主升降,为人身紧关之橐龠门户也。若夫卒然
肿痛,水浆不入,言语不通,死在须臾,诚可惊骇。其会厌之两旁肿者,俗谓之双乳蛾,易治;会厌之一边肿,俗谓之
单乳蛾,难治,古方通谓之喉痹,皆相火之所冲逆耳。治之先必大涌其痰,或以针刺其患处,此急则治标之法也。用药
者必须以桔梗、甘草、玄参、升麻、防风、羌活、荆芥、薄荷、山豆根之类服之,以立效散敷之可也。
〔附方〕
\x立效散\x 硼砂 龙脑 雄黄 朴硝 俱为末,干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