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连 胆草
\x枯皮汤\x 柏皮 山栀 甘草
\x胶黄散\x(治口鼻耳出血) 阿胶(一两) 蒲黄(五钱)加生地汁服。
\x五倍丸\x 以五倍末之,蜜丸,绿豆大,一岁用十丸,米汤空心下。
\x火府丹\x 见热症内。
\x清心莲子饮\x 黄芩 门冬 骨皮 甘草 车前子 石莲 茯苓 黄 柴胡 如虚加人参。



<目录>上卷

<篇名>头痛

属性:(附∶颈项强痛)
总括 头痛先须辨六经,湿痰风火夹邪侵;气虚血少兼寒湿,识者尤当审厥真。
脉法 《脉经》云∶阳热则头疼。又曰∶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脉紧头痛是伤寒,脉紧上寸口者风头痛。《脉诀》
云∶头痛短涩应须死,浮滑风痰皆易除。
《内经》曰∶寸口脉中短者曰头痛。
子和曰∶头痛不止,夫三阳受病,皆胸膈有痰之致,盖指病之壅郁于上而言也。
《内经》曰∶春气者病在头,盖天气在上,知病气亦升于上也,其法当吐,谓吐之所以宣达在上之邪。
仲景云∶大法春宜吐是也,此特治头痛之一法耳。按头痛之症有自外而生者,如风寒暑湿之邪;有自内而生者,如
气血痰饮之动。然人有三阳三阴之异,而又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之,高巅之上,惟风可到耳。故太阳头痛者,
恶风寒,脉浮紧,痛在巅顶两额角;少阳头痛者往来寒热,脉弦,痛连耳根;阳明头痛者,发热自汗,脉浮长大,痛连
目颊齿;太阴头痛者,必有痰,体重或腹痛,脉沉,头重;少阴头痛者,足冷气逆为寒厥,脉沉细;厥阴头痛者吐痰
沫厥冷,脉浮缓,痛引目系,此六经头痛多挟外邪者也。血虚头痛者,自鱼尾上攻头痛也;气虚头痛者,耳鸣九窍不利
也;真头痛者,痛甚入连于脑,手足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也。
有厥逆头痛者,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也。
痰厥头痛者,头苦痛如裂,眼黑头旋恶心,烦闷,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此足太阴痰厥头痛也。凡此之类,种种
不同,更 大方,究其所因,斯无一偏之弊矣。
丹溪云,头痛大率属痰,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肾虚则头痛,肝虚则头晕。
〔附方〕
\x太阴经头痛方\x 本 川芎 羌活 独活 麻黄
\x少阳经头痛方\x 柴胡 半夏 黄芩 人参 甘草
\x阳明经头痛方\x 升麻 芍药 干葛 甘草 加石膏、白芷煎服。
\x太阴经头痛方\x 苍术 半夏 南星 川芎 蔓荆子
\x少阴经头痛方\x 麻黄 附子 细辛
\x厥阴经头痛方\x 麻黄 羌活 吴茱萸 本 升麻 黄 黄连 黄芩 当归 黄柏 川芎 细辛 柴胡
半夏 红花 苍术 蔓荆子
\x芎归汤\x 即四物汤去地黄、芍药,一方加柴胡、羌活、酒芩、蔓荆子
\x四君子汤\x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x羌活黑附汤\x 麻黄 僵蚕 黄柏 羌活 苍术 防风 甘草 升麻 白芷 黄 黑附子
\x痰厥二陈汤\x 加减 陈皮 半夏 蔓荆子 苍术 南星 防风 茯苓 甘草



<目录>上卷\头痛

<篇名>附∶颈项强痛

属性:总括 项病原来风湿居,失枕闪挫亦因之;左血右痰须记取,详分虚实是灵机。
《内经》曰∶春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又曰∶诸颈项强皆属于湿。戴氏曰∶项痛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
枕而成痛者,宜服和气之剂,亦有挫闪及久睡失枕而致项强不可转移者,此由肾虚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
利,宜服补肾之剂。亦有患筋急项不能转侧者,此必从足起。《经》言∶十二经各有筋,惟足太阳之经自足至项故也。《准
绳》曰∶颈项强急、发热恶寒之症,多因风寒客三阳经也,寒搏则筋急,风搏则筋弛,左多属血,右多属痰,并宜驱邪
汤。若动则微痛,脉弦而数实,右为甚,此痰热客三阳经也,宜消风豁痰汤;若动则微痛,脉弦而涩,左为甚,作血虚
邪客太阳阳明经治,宜疏风滋血汤。
〔附方〕
\x驱邪汤\x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防风 羌活 独活 川芎 本 柴胡 家葛 白芷 升麻 生姜 薄
荷水煎服(又方多加紫金藤)。
\x消风豁痰汤\x 黄芩(酒炒) 羌活 红花 半夏(姜制) 陈皮 白茯苓 甘草 独活 防风 白芷 家葛 柴
胡升麻 生姜 煎服(又方多加紫金藤)。
\x疏风滋血汤\x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羌活 独活 红花 牛膝 防风 白芷 家葛 升麻 甘草
柴胡 桃仁 生姜 煎服(又方多加紫金藤)。



<目录>上卷

<篇名>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