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瘟疫总括

属性:温病伤寒传变同,感寒即病伤寒名,冬受寒邪春复感,因感而发温病成,至夏感发为热病,逐户相传
乃天行,四时不正为时气,痧疹瘟 要详明。
【注】瘟病之传变与伤寒无异,有冬感于寒而即病者,名曰伤寒。有冬伤于寒而未即
病者,寒邪藏于肌肤之内,伏于荣卫之间,至春复感春风,发为温病;到夏复感暑热,发
为热病。若逐户阖门老幼相传,乃天行瘟疫,其害更烈。或春夏应暖热而反寒,秋冬应寒
凉而反热,此时四时不正之气,名曰时气,相感为病,亦与伤寒同其治也。其间或发 、发
痧、发疹,要当详明其证,治法在后。



<目录>卷四\瘟疫门

<篇名>温病

属性:冬受寒邪不即病,复感春寒发名温,证同伤寒治双解,呕加生姜半夏均。
【注】温病一证,乃冬受寒邪不即为病,至春复感春风而发者也。现证与伤寒相同,用
双解通圣汤两解之。若呕吐者,以生姜、半夏入之,其呕自止。
\x双解通圣汤\x(方见伤寒)



<目录>卷四\瘟疫门

<篇名>风温

属性:风温复感春风发,汗热身重睡鼾眠,汗少荆防败毒治,汗多桂枝白虎煎。
【注】风温,冬受寒邪,复感春风而发为病也。其证身重睡憨,发热自汗。汗少者,
以荆防败毒散解之;汗多者,以桂枝合白虎汤清解之。
\x荆防败毒散\x
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甘草(生) 川芎 枳壳(麸炒) 桔梗 茯苓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荆防败毒宜时气,风温无汗用之灵,荆防羌独柴前草,川芎枳桔与茯苓。
\x桂枝合白虎汤\x
桂枝 芍药 石膏〔 (按:
石膏以生用为是)〕 知母(生) 粳米 甘草(生)
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歌】桂枝汤合白虎汤,壮热多汗服此方,桂芍石膏知母草,粳米大枣共生姜。



<目录>卷四\瘟疫门

<篇名>热病

属性:冬受寒邪不即病,至夏复感暑热成,身不恶寒而多渴,证同温病治亦同。
【注】热病,乃冬受寒邪不即为病,至夏复感暑热而成,故名曰热病。现证与温病相
类,但不恶寒、口干作渴为少异耳,治法亦与温病同。



<目录>卷四\瘟疫门

<篇名>瘟疫

属性:天行厉气瘟疫病,为病挨门合境同,皆由邪自口鼻入,故此传染迅如风。当分表里阴阳毒,因时取治审重轻,古法
皆以攻为急,荆防普济救苦攻。
【注】瘟疫一证,乃天地之厉气流行,沿门阖户,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盖邪
气自口鼻而入,故传染之速迅如风火。但毒
有在表、在里、在阴,在阳之分,其或发、或攻、或清,当因春风、夏热、秋凉、冬寒之
四时各异,随人虚实,量乎轻重以施治也。古法皆以攻毒为急者,以邪自口鼻而入,在里
之病多故也。发以荆防败毒散,清以普济消毒饮,攻以二圣救苦丹,则酌量合宜,审度
医治,庶几临证时有得心应手之妙矣!
\x荆防败毒散\x(方见风温)
\x普济消毒饮\x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陈皮 桔梗 板蓝根 升麻 柴胡 薄荷 连翘(去心) 牛蒡
子(炒研) 僵蚕(炒) 马勃 甘草(生) 元参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普济消毒清时瘟,芩连陈桔板蓝根,升柴薄荷翘牛蒡,僵蚕马勃草元参。
\x二圣救苦丹\x
大黄(四两) 皂角(二两)
上为末,水丸,每服一钱,量儿大小与之,用无根水下。



<目录>卷四\瘟疫门

<篇名>瘟疹痧

属性:伤寒疹 失汗下,时气初感即其然,表邪复郁荣卫分,外泛皮脉痧疹 。痧白疹红如肤粟, 红如豆片连连,红轻
赤重黑多死,淡红稀暗是阴 。未透升麻消毒治,热盛三黄石膏煎,已透消 青黛
饮,痧疹表里双解先。
【注】伤寒发 、疹、痧,皆因汗下失宜,外邪覆郁,内热泛出而成也。惟时气传染,感
而即出,亦犹疫之为病,烈而速也,发于卫分则为痧,卫主气,故色白如肤粟也。发于
荣分则为疹 ,荣主血,故色红。肤浅为疹,深重为 。 形如豆,甚则成片连连。 疹
之色红者轻,赤者重,黑者死,此以色辨热之浅深,验死生也。若其色淡红稀暗者,皆
因邪在三阳,已成 疹,由外入里,邪从阴化,或过服凉药所致,是为阴 、阴痧、阴
疹,法当从阴寒治也。 出未透,表热轻者,宜升麻葛根汤合消毒犀角饮治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