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不可犯其胃气也。小儿用药 。贵用和平。偏热偏寒之剂。不可多服。如轻粉之去痰。 砂之消积。硫黄之回阳。有毒之 药。皆宜远之。故发散者宜惺惺散。消导者宜保和丸。虚实补泻。按钱氏五脏补泻之方加减 用之。误服热药者。宜大豆卷散主之。误服寒药者。宜益胃散主之。汗下太过者。宜黄 建 中汤主之。
小儿久病。只以补脾胃为主。补其正气。则病自愈。宜养脾丸。加所病之药一二味在内 服之。
或问脾胃补泻之味。予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者。寒热温凉平也。五 味者 以辛补酸泻。气以温补凉泻。心属火。味以咸补苦泻。气以热补寒泻。肺属金。味以酸补辛泻 。气以凉补温泻。肾属水。味以苦补咸泻。气以寒补热泻。是四脏者。各属一季。味则逆之 。气则从之。以补以泻也。至于脾胃属土。寄于四季。无定位。无从逆也。故于五味相济。
四季均平。以中和为主。补泻亦无偏胜也。况脾喜温而恶寒。胃喜清而恶热。偏寒偏热之气 。固不可以专用。而积温成热。积凉成寒。虽温平凉平之药。亦不可以群聚久服也。经云。
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斯为善矣。
一人自知医。生一男。谓小儿脾不足。作补丸服之。至于有疾。不肯请医。亦自治之。
予曰 害。病必请医。如耕当问农。织当问女之意也。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自非专门之术。而病 之虚实。药之良毒。吾恐必误也。
一儿八岁。形气甚弱。其父责令读书。予见之。谓其父曰。令郎形气弱当怀保之。不可 一于 。用一粒金丹服之。病乃剧。请予。予曰。前与养脾丸肥儿丸服尽乎。曰。未服也。又问曰 。今服者何方也。曰一粒金丹。予辞曰。不可治矣。一粒金丹内有草乌巴豆大毒之药。岂可 常服者乎。此儿脾胃素弱怯。食少而瘦。故以肥儿丸调理。应服而不服。一粒金丹大伤犯胃 气。此不应服而服。伤之重伤。谓之虚。死在旦夕。后果死。
一庸医狂悖。借父祖专门之名。自称得异人之传。妄立方法。变乱绳墨。尝语人曰。吾 人之脏腑。有病而去之。知其所伤之物。而取下之。知其疾之顺逆而预解之。言大而诞。人 皆信之。时有富家杨姓者。生二子。闻其名而交结之。礼意恳至。盖为其子之未出痘也。后 一子出痘。因热以汤蒸汗而死。小子因服附子毒发痈。亦死于医之手。惜哉。
监生胡笃庵咳久不止。汗之不可。下之不可。因于表里之邪俱甚也。自制一方。用苏叶 叶桑白皮末杏霜栝蒌霜桔梗末甘草末各等分。虚者加阿胶。蜜丸。白汤下。或口中噙。五日 而安。后以此方治人屡效。
\x黄芩芍药汤\x 治伤热乳而泻黄。
条芩 白芍药(各等分) 甘草(减半) 加黄连(等分) 上水煎服。
\x加减四物汤\x 治妇人乳少。
当归身 川芎 生地 麦门冬 桔梗 人参 生甘草(各等分) 上锉水煎服。更用 猪 蹄新汲水煮烂。和汁食之。
\x三化丸\x 去胸中宿食菀 之热。
枳实(麸炒) 浓朴(姜汁炒) 大黄(各等分) 上为末。神曲糊丸。麻子大。每服量大小 虚实。温水下。
\x家传保和丸\x 补脾胃。进饮食。治一切食积。
白术 陈皮 半夏曲 白茯苓 神曲(各三钱) 枳实(炒) 浓朴(姜汁炒) 香附子(酒 山楂 麦 曲(各二钱半) 黄连(姜汁炒) 连翘(去子) 莱菔子(各二钱) 上为末。荷叶浸 水煮粳米糊丸。麻子大。姜汤下。
\x三黄枳术丸\x 治伤肉食面饼。并辛辣肥浓一切热物。
黄芩 黄连(酒炒) 大黄(酒煨) 神曲 陈皮 白术(各一两) 枳实(五钱) 上为末。
荷叶浸水煮粳米糊丸。麻子大。白汤下。
\x三棱消积丸\x 治伤生冷一切硬物冷积。
三棱(炮) 莪术(炮) 神曲(各一钱) 青皮 陈皮 小茴香 巴豆(和米炒焦黑去米各 五钱) 益智仁 丁香(各三钱) 上醋面糊为丸。麻子大。量人加减。生姜汤下。
\x益胃散\x 治误服寒药过多伤其脾胃者。
陈皮 黄 (蜜炙各七钱) 益智仁 白豆蔻 泽泻 干姜(炒) 砂仁 甘草(炙) 藿香 叶浓 \x大豆黄卷散\x 治误服热药。此解之。
贯众 板蓝根 甘草 大豆卷(以无根水浸生卷是也日干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五分 。井泉水煎饮。
<目录>卷之四<篇名>肺脏主病属性:肺主喘 实则闷乱喘促。好饮水。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
实则泻白散。葶苈丸泻之。虚则阿胶散。生脉散合甘桔汤补之。
\x泻白散\x 治咳嗽而微喘。面肿身热。
桑白皮(蜜炒) 地骨皮(各等分) 甘草(减半) 入粳米。水煎服。
\x阿胶散\x 治久嗽肺无津液。
阿胶(两半粉炒) 大力子(二钱五分) 马兜铃(半两) 甘草(钱半) 杏仁(七个去皮尖)
粳米 上为末。每服量加减。水煎服。
\x生脉散合甘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