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热。
麦门冬 马牙硝 白茯苓 山药 寒水石( 飞) 甘草(各五钱) 朱砂(一两飞) 脑子
(一字) 上为末。蜜丸芡实大。每半丸。砂糖水化下。无时。
东垣安神丸 经云。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苦泻之。以黄连之苦寒去心烦除湿热为君
甘草生地黄之甘寒泻火补气滋生阴血为臣。以当归身补其血之不足。朱砂约浮游之火。以安
甘草(五钱半) 黄连(六钱酒炒) 当归身(二钱半) 生地黄(一钱半) 朱砂(五钱水飞
为末) 上为末。蒸饼丸。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丸至三十丸。温水送下。



<目录>卷之二

<篇名>心经兼证

属性:诸热惊悸不安多啼。此心脏本病也。宜导赤散加朱砂主之。甚者凉惊丸。三黄泻心丸。
兼见肝证。则发热而搐。宜木通散主之。
兼见脾证。则嗜卧梦中切牙多惊。宜钱氏安神丸主之。
兼见肺证。则发热作搐而喘。宜清宁散主之。
兼见肾证为惊痫。发则忽然卧仆。切牙搐搦。手足逆冷。发过即醒。精神恍惚。
盖心藏神。惊则伤神。肾藏志。恐则伤志。小儿神志怯弱。有所惊恐。则神志失守。而
矣。如书传所谓请僧寄名。僧为摩顶诵咒。儿被吓而成痫。后见穿皂衣人即发是也。亦有惊
久成痫者。初起即可治。定志丸主之。父母怠忽。久而不治。遂成终身之患。
一小儿惊后成痫。予制一方。天水散一料。研为细末。分作三剂。二两三钱。入真青黛
碾匀。名清魂散。寅卯时煎竹叶汤调服一钱。以平肝火。一剂二两三钱。入朱砂末水飞五钱
。名安神散。巳午时煎灯草汤调服。以镇其神。一剂二两三钱。入真轻粉二钱研匀。名定魂
散。申酉时煎淡姜汤服。以去其痰。旬日而安。
一小儿十岁。久得痫疾。予视两目浑白。无有睛光。语言謇涩。举动痴迷。乃语其父曰
。不可治矣。后请医治之。竟无功。
惊久成痫。乃痰迷心窍之病。最为难治。或分五痫。以牛马狗猪羊名之者。未见其方。
拘也。钱氏五痫丸。祖训未用。予亦不敢轻用也。儿有者。当先观其状貌。而后治之可也。
如伶俐聪明者可治之。若成痴呆。言语错乱。不必治之。如强治之。终无成功。间有聪明伶
俐。治之无效。非真痫也。此宜琥珀抱龙丸主之。或辛香者。不如抱龙丸犹稳。
蕲水周维峰。有子病痫。予见神气昏滞。语言含糊。状类痴呆。告其父曰。不能治也。
黄州府万鲁庵。有子病痫。予见容貌俊伟。性格聪明。告其父曰。可治。乃与琥珀抱龙
丸方。使自制服之。
本县汪前川儿惊病。一月之间。尝发二三次。予曰。不治必成痫也。求治于予。乃立一
用枳实黄连半夏白茯苓各等分。折半。朱砂飞又折半。同前碾末。神曲糊丸。芡实大。朱砂
衣。每服一丸。用 猪心一个。劈开入药在内。线扎定。放瓦罐中煮熟。取出猪心。和药食
之。以汤送下。后竟不发。名曰断痫丸。



<目录>卷之二

<篇名>心所生病

属性:经曰。诸痛痒疮疾。皆属心火。



<目录>卷之二\心所生病

<篇名>诸疮

属性:发挥云。心火者。君火也。君务德而不为毒。为痒痛疮疡者。乃命门相火之所为也
儿诸疮。皆胎毒也。命门者。右肾也。虽云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父母命门之中。原有
伏火。胚胎之始。儿则受之。既生之后。其火必发为痈疽丹疹癣一切恶疮。名曰胎毒者。是
也。古人立法。于儿初生之时。有拭口法。有黄连甘草朱密法。无非以解毒而设也。后人因
之。合上三法。取脐带合药。名曰育婴延龄解毒丹。方备载在前幼疾条内。
东垣之治红丝瘤。丹溪之治小便淋。皆有解毒之法。见格致余论。请博求。
予立一方。以丹溪三补丸半生用半酒炒。甘草半生半炙。各等分为末。雪水丸。麻子大
砂雄黄各二分之一。水飞为衣。淡豆豉汤送下。初生二腊内服之良。天行痘疹之岁。尤宜服
小儿初生。有育婴延龄解毒丹。服之能解其胎毒。其有发疮疡者。有溯源解毒汤。乳母
丹瘤。此胎毒之最酷者。即红丝瘤也。名龙缠火带也。乃小儿之恶疾。二岁以上儿可治
周岁者难治。百无一二也。发处肿硬一块。其色甚赤。手不可近。如火炙流铜。往下HT 走。
自头上起至心即死。自足下起至肾即死。古方治法。无可取者。唯家传蜞针法砭法。出其恶
气。以泄其火毒。十治六七。诚良法也。经云血食者决之是也。切不可用寒冷之药敷之。使
火毒郁而不得泄。入腹为腹胀。为腹痛。为喘。为惊狂。为搐搦者。必死。宜用通圣散全料
。锉细入酒中浸湿晒干炒。碾为极细末。蜜水调服。外以通圣散加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