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9-幼幼集成-第52页

运化,以致面黄肚大。此方补多消少,诚为伤食运化之良方。
漂白术(二两,用土拌炒) 小枳实(一两,酒炒)
胃虚不思饮食者,加藿香叶五钱焙,西砂仁五钱酒炒,名香砂枳实丸;小儿体质肥白有痰者,加真广皮五 钱酒炒,法半夏五钱焙,名橘半枳实丸。
上药炒制,以鲜荷叶包饭煨熟,去荷叶,将饭同前末捣匀,为丸极小。每一二钱,半饥白汤下。
\x胃苓丸\x 方见卷二伤湿门。
\x保和丸\x 治饮食停滞,胸膈痞闷,腹胀等证。
六神曲(炒) 真广皮(炒) 法半夏 白云苓(炒,各一两) 京楂肉(三两) 净连翘(炒) 萝卜 子(炒,各五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一二钱,姜汤下。
\x丁香槟榔丸\x 治伤食消之不去,以此下之。
黑牵牛(炒,取头末,五钱) 尖槟榔(炒,五钱) 锦庄黄(五钱,酒蒸,晒干) 南木香(三钱)
六神曲(炒,一两)
共为细末,姜汁打米糊为丸。量儿大小加减用之。此方亦不峻厉,白汤送下。
\x消积丸\x 方见卷三呕吐门。
\x六君子汤\x 方见卷二类搐门。
\x异功散\x 专治脾胃虚弱,吐泻之后、大病之后,以此调理。
官拣参(切) 漂白术(土炒) 白云苓(乳蒸) 真广皮(酒炒) 炙甘草(各等分)
生姜、大枣水煎服。为末,姜、枣汤调 服亦可。
\x六神丸\x 与异功散主治同,实脾之功胜之。
官拣参(切片,焙干) 漂白术(土炒) 白云苓(乳蒸) 怀山药(乳蒸) 白扁豆(炒) 炙甘草(各 等分)
共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姜汤化下。
<目录>卷三<篇名>食积证治属性:经曰∶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夫饮食之积,必用消导。消者,散其积也;导者,行其气 也。脾虚不运则气不流行,气不流行则停滞而为积,或作泻痢,或成 痞,以致饮食减少。五脏无所资禀,血 气日愈虚衰,因致危困者多矣。故必消而导之,轻则和解常剂,重必峻下汤丸。盖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客垢 不除,则真元不复。如戡定祸乱,然后可以致太平。若积因脾虚,不能健运药力者,或消补并行,或补多消少,
或先补后消,洁古所谓养正而积自除。故前人破滞削坚之药,必假参术赞助成功。经曰∶无致邪,无失正,绝人 长命。此之谓也。
夫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则宜损其谷,其次莫若消之,消之不去则攻之。此治初伤乳食之法也。倘治之不 早,以致陈 菀聚,乃成积也。其候面色黄白,或青黄,腹大或紧,食少腹痛,发则数日不止。而医者治积,
不问平日所伤之物是寒是热,并不察儿之形气或虚或实,可攻不可攻,竟用偏寒偏热峻下之药,而犯虚虚之戒,其 害岂胜言哉!如先伤热乳热食者,则为热积;伤冷乳冷食者,则为冷积。五谷之类为食积,禽畜之类为肉积,
菜果之类为冷积,故药宜分寒热。冷积应用消积丸,热积木香槟榔丸,仍用原伤之物作汤送之,谓之溯源汤。
凡用攻下取积之药,必先补其胃气,如六君之类,预服数剂,扶其元神,然后下之,免伤胃气也。
如小儿体质素怯者,虽有积必不宜下,当以补为消。六君子汤加莪术、木香,共为细末,姜汁打神曲糊丸。
每一二钱米汤下,久服自消。今儿禀受怯弱者众,有积皆当识此,攻积之药,慎勿轻用。
<目录>卷三\食积证治<篇名>入方属性:\x消积丸\x 方见卷三呕吐门。
\x木香槟榔丸\x 方见卷三伤食门。
\x六君子汤\x 方见卷二类搐门。此加莪术、木香。
<目录>卷三\食积证治<篇名>食积简便方属性:\x消积丸\x 消食、消水、消气、消痞、消胀、消肿、消积,其功甚捷,惟久病虚羸者不宜用。此比前消 积丸药力轻缓,不甚峻厉。
香附米(酒炒,一两) 五灵脂(淘净,一两) 黑牵牛(炒,去头末,二两)
共为细末,醋打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食远姜汤送下。
治伤冷食及难化之物,用生姜、紫苏煎浓汤,置浴盆内,令患者乘热坐汤内,以手揉其腹胸,以热汤淋之,
气通即化矣。
\x又方\x 以生姜捣烂,紫苏捣烂,炒热布包,熨胸腹;如冷,再炒再熨,神效。
治伤食停积不消,用白酒曲,即酿酒小曲。炒二两,老麦芽取净末一两,共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治粽伤及糯米所伤,更妙。
治饮食停滞,饱闷不消。以糯米一升炒热,以布包之,分作二包,于脐腹上轮换熨之,助其脾气转运也,立 消。
因食肉停滞不消,用山楂子三十粒,捶碎,煎浓汤饮之,自化。
因食犬肉成积,不治则杀人。用山楂肉二十四粒,杏仁去皮尖二十四粒,煎浓汤饮,自化。
因食牛肉腹胀不消,用干稻草一把,煎浓汤滚热饮之,自消。
因面食腹胀,生姜捣汁,冲好酒热服,即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