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三岁以下一字,以上半钱。看大小加减,用金银薄荷汤下。重者连服,二服了睡,或泻或吐自止,用和气药。
草果子(一个,去皮) 丁香 木香(各一钱 蒸一度) 青皮(五片,去瓢,炒)上件末。熟水下一字半钱。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惊积方。孩儿惊积事难明,涎上时时不少停,眼畔山根如碧色,急须与取便醒醒。
滚痰丸青黛 粉霜 水银 滑石(各半钱) 轻粉(一分) 蝎(十四个) 巴豆霜(二钱匕) 朱砂 乳香 百草霜(各一钱) 香墨(一寸) 脑麝(各少许)上件为末,蜜丸如此○大。三岁以上五丸,随年岁加减,用金银薄荷汤吞下。
卷第八
惊虚第五《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惊虚候歌:长虚啮齿面青黄,噎乳涎高胃气伤。 饶啼眠不得,上窜气急泻偏黄。风盛涎多应发搐,变异时时色不常。退取虚惊无别候,痰涎坠下病何妨。
此候因虚成惊虚,涎上可下变涎丸,次补虚匀气。如切牙啼哭,微下,数服通心行小肠药即痊,宜服安神散。(方见本门。)《四十八候》变涎丸牙硝(一钱) 硼砂 南星 粉霜(各半钱) 半夏(十个,去皮脐) 朱砂(一分,醋面裹) 巴豆(不拘多少,同半夏、朱砂入水煮,去豆为膏用)上为末,皂角膏丸如绿豆大。每服十粒至七粒,取下惊涎。次补气,凡有涎,皆用此药。
《四十八候》安神散 治惊虚。
人参 茯苓 朱砂(各一钱) 真珠(半钱) 甘草(炙,三寸) 蝉蜕(七个) 麝香 犀角屑(各少许)上为末。薄荷汤下一钱,又解夜啼。
《四十八候》定魂汤 治惊虚。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 酸枣仁(半两)上为末,饭饮下一钱。如惊,薄荷汤下。
《赵氏家传》治小儿因虚生惊。
乌蛇丸乌蛇肉(炙) 全蝎 神曲(炒) 白僵蚕(各半两) 蝎梢(一分) 蝼蛄(细研,候诸药成末方用)上为末,酒糊丸如黄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
卷第八
搐搦第六钱乙论肝有风。目连扎不搐,得心热则搐。治肝泻青丸,治心导赤散主之。(泻青丸方见惊热门中,导赤散方见实热门中。)钱乙论肝有热。目直视,不搐,得心热则搐。治肝泻青丸,治心导赤散主之。(方见同前。)钱乙论肝有风甚,身反折强直,不搐,心不受热也,当补肾治肝。补肾地黄丸,治肝泻青丸主之。凡病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扎也。若热入于目,牵其筋脉,两 俱紧,不能转视,故目直也。若得心热则搐,以其子母俱有实热,风火相搏故也。
治肝泻青丸,治心导赤散主之(方见同前。)钱乙论惊痫发搐。男发搐,目左视无声,右视有声。女发搐,目右视无声,左视有声,相胜故也,更有发时证。
钱乙论早晨发搐。因潮热,寅卯辰时身体壮热,上视,手足动摇,口内生热涎,项颈急,此肝旺,当补肾治肝也。补肾地黄丸,治肝泻青丸主之。(地黄丸方见虚寒门中,泻青丸方见惊热门中。)钱乙论日午发搐。因潮热,己午未时发搐,心神惊悸,目上视,白睛赤色,牙关紧,口内涎,手足动摇,此心旺也,当补肝治心。治心导赤散、凉惊丸,补肝地黄丸主之。(导赤散方见实热门中,凉惊丸方见一切惊热门中,地黄丸方见同前。)钱乙论日晚发搐。因潮热,申酉戌时不甚搐而喘,目微斜视,身体似热,睡露睛,手足冷,大便淡黄水,是肺旺,当补脾治心肝。补脾益黄散,治肝泻青丸,治心导赤散主之。(益黄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泻青丸、导赤散方见同前。)钱乙论夜间发搐。因潮热,亥子丑时不甚搐而卧不稳,身体温壮,目睛紧斜视,喉中有痰,大便银褐色,乳食不消,多睡,不纳津液,当补脾治心。补脾益黄散,治心导赤散、凉惊丸主之。(方见同前。)钱乙论伤风后发搐。伤风后得之,口中气出热,呵欠顿闷,手足动摇,当发散,大青膏主之。小儿生本怯者,多此病也。(大青膏方见惊热门中。)钱乙论伤食后发搐。伤食后得之,身体温,多唾多睡,或吐不思食而发搐,当先定搐。搐退,白饼子下之。
后服安神丸。(白饼子方见本门中,安神丸方见虚热门中。)钱乙论百日内发搐。真者不过三两次必死,假者发频不为重。真者内生惊痫,假者外伤风冷,盖血气未实,不能胜任乃发搐也。欲知假者,口中气出热也。治之可发散,大青膏主之,及用涂囟浴体法。(大青膏方见同上,涂囟及浴体法方见本门中。)钱乙论搐别真假云:李司户孙病生百日,发搐三五次。请众医治,作天 或作胎惊痫,皆无应者。后钱乙用大青膏如小豆许,作一服发之,复与涂囟法封之及浴法,三日而愈。何以然?婴儿初生,肌骨嫩怯,被风伤之,子不能任,故发搐。频发者轻也。何者?客气在内,每遇不任即搐。搐稀者,是五内发病,不可救也。搐频者宜散风冷,故用大青膏,不可多服,盖儿至小易虚易实,多即生热,止一服而已。更当封浴,无不效者。
钱乙论发搐逆顺云:李寺丞子三岁,病搐自卯至巳,数医不治。后召钱氏视之。搐目右视,大叫哭。李曰:何以搐右?钱曰:逆也。李曰:何以逆?曰: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