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等分末之。以白酒和为泥,敷其上,干则易之,取瘥止。

  《千金》灸法:失欠颊车蹉,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壮,满三日。未瘥。灸气冲二百壮,胸前喉下甲骨中是,亦名气堂。

  《千金》又灸足内踝上三寸宛宛中,或三寸五分百壮,三报,此三阴交穴也。

  卷第三十五(一切丹毒) (凡三十八门)

  卷第三十五

  丹候第一《巢氏病源》小儿丹候:风热毒瓦斯,客在腠理,热毒搏于血气,蒸发于外,其皮上热而赤,如丹之色,故谓之丹也。若久不瘥,即肌肉烂伤。(《圣惠方》若久不歇则肌肉坏烂,若毒瓦斯入腹则杀人也。)土虺丹:发两手指,作红丝,迤渐下行至关节,便杀人。(以下丹无方者,可于一切丹门中求之)。眼丹:眼卒然赤肿,生翳,至有十数翳者是也。五色丹:发而变改无常,或青、黄、白、黑、赤。茱萸丹:发初从背起,遍身如细缬。

  赤丹:丹之纯赤色者是也。白丹:初发痒痛,微虚肿,如吹奶起,不痛不赤,而白色者是也。黑丹:初发痒痛,或肿起,微黑色者是也。殃火丹:发两胁及腋下膀上。神火丹:发两膀,不过一日便赤黑。野火丹:发赤斑斑如梅子,遍背腹。骨火丹:初发在臂起,正赤若黑。家火丹:初发着两腋下,两膀上。火丹:往往如伤寒,赤着身而日渐大。丹火:其状发赤,如火之烧,须臾 浆起者是也。朱田火丹:先发背起遍身,一日一夜而成疮。天灶火丹:发两膀里尻间,正赤流阴头,赤肿血出。赤流丹:身上或一片片赤色,如燕脂染及,渐引,俗谓之流。若因热而得者色赤,因风而得者色白,皆肿而壮热是也。赤游肿:其状皮肤赤而肿起,行游不定者是也。风火丹:初发肉黑,忽肿起。暴火丹之状带黑 色。游火丹:发两臂及背如火炙。石火丹:发通身,自入起如细粟大,色青黑。郁火丹:发从背起。赤黑丹:本是毒热折于血气,蕴蒸色赤而复有冷气乘之,冷热互交,更相积瘀令色赤黑。厉火丹:发初从髂下起,背赤能移走。飞火丹:着两臂及背膝。留火丹:发一日一夜便成疮,如枣大正赤色。

  蓝注候:小儿为风冷乘其血脉,血得冷则结聚成核,其皮肉色如蓝,乃经久不歇,世谓之蓝注。

  《颅囟经》:黄帝问歧伯曰:后生少稚多被恶疾、丹毒,二品昔分?歧伯曰:阳解百年一十以上为毒,一十以下为丹。丹毒一也,随其大小分别之。治之有毒至根据方万无一差。喻人问:男女皆遭丹毒之有毒至体,此枉死者复何限哉。良由信邪师之语,仍被恐之。过昧之人,勿与下手,请根据方用之。今出此图形状如后。

  伊芳火丹从两胁起。神灶丹从肚起。尿灶丹从踝起。胡吹灶丹从阴囊上起。天火丹从腹背遍身起。天雷丹从头项起。 火丹从背甲起。胡漏灶丹从脐中起。废灶丹从曲臂起。神气丹从头背上起。土灶丹从阴踝起。朱黄丹赤豆色遍身上起。萤火丹从耳起。野龟丹从背脊起。鬼火丹从面上起。

  《婴童宝鉴》小儿诸般丹毒歌:丹火初成似火烧,天火浑身赤转饶。伊芳火膀边青黑色,厉从额上起根苗。臀并谷道 丹毒,如带 红暴火调。留火发时一日甚,变改无时五色 。家火颊连双腋乳,天灶内肿到阴尻。背并膝赤飞丹病,股内脐阴尿灶招。

  卷第三十五

  一切丹第二《本草》治小儿诸热丹毒。

  上并以水银服,生银少许,功胜紫雪。

  《千金》治小儿丹毒方。

  上捣慎火草,绞取汁,涂之良。

  《千金》治丹毒大赤肿,身壮热,百治不折方。

  寒水石(十六铢,《圣惠》用二十四铢) 石膏(十三铢,《圣惠》用二十四铢) 蓝青(十二铢,冬用干者,《圣惠》同) 犀角(八铢,《圣惠》用二十四铢) 柴胡(八铢,《圣惠》用二十铢) 杏仁(八铢,《圣惠》用二十四铢) 知母(十铢,《圣惠》用十二铢) 甘草(炙,用五铢,《圣惠》用十二铢) 羚羊角(镑)屑,六铢,《圣惠》用三分) 芍药(七铢,《圣惠》用三分) 栀子(十二铢,《圣惠》同) 黄芩(七铢,《圣惠》用二十四铢) 竹沥(一升) 生葛汁(四合,澄清) 蜜(二升,《圣惠》同)上十五味 咀,以水三升,并竹沥,煮取一升三合,去滓,内杏仁脂、葛汁、蜜,微火煎取二升。一、二岁儿服二合,大者量加之。(《圣惠》蓝青散,药味同,分两不同。)《千金》治小儿丹肿及风毒、风疹。

  麻黄汤方麻黄(去根节,一两半) 甘草(炙) 独活 射干 桂心 青木香 石膏 黄芩(各一两)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为四服,日再。

  《千金》治小儿恶毒丹及风疹,麻黄汤方麻黄 升麻 葛根(各一两) 射干 鸡舌香 甘草(炙。各半两) 石膏(半合)上七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三服。日三。

  《千金》治小儿数十种丹 汤方大黄 甘草(炙) 当归 芎 白芷 独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