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惠》治小儿肠痔,下血不止方上用 藤子三枚,大者以七八重湿纸裹煨,良久胀起,取去壳用肉,细切碾罗为散。每服以黄 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上用牛角 二两,炙令黄焦,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上细锉, 皮一枚,于瓶内烧烟,熏痔上瘥。
张涣治小儿痔疾,皆由劳伤过度,损动血气,其里有虫,甚微难见。
皮散方皮(烧灰) 鳖甲(涂醋炙黄,去裙 ) 蛇蜕皮(烧灰。各一两) 露蜂房(半两,微炙)以上捣,罗为细末,次入麝香(一分)。
上件同拌匀。每服半钱,米饮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又方棕榈散棕榈(烧灰) 荆芥(去枝梗) 侧柏(炙黄。各一两) 牛膝 枳壳 黄 (各半两)上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乳食前。
《王氏手集》治肠风下血,或成痔疾。
乌金散方槐花(银石器干炒紫色,秤一两) 枳壳(面炒,去瓤,秤二分) 荆芥穗(去皮梗,秤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儿小半钱。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痔疾下血,大腹疼痛。
皮散方皮(炙) 枳壳(麸炒) 当归 槐花(微炙) 木贼(各一两)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用米饮调下,一日三服。
卷第三十一(三虫 疝) 凡九门
卷第三十一
虫动第一《巢氏病源》小儿三虫候:三虫者,是长虫、赤虫、蛲虫为三虫也,犹是九虫之数也。长虫,蛔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而心痛,贯心即死。赤虫状如生肉,动则肠鸣。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也,居胴肠间,多则为痔,剧则为癞,因人疮处以生。诸痈、疽、癣、 、 、疥、龋、虱无所不为。此即九虫之内三者,而今则别立名,尝以其三种偏发动成病,故谓之三虫也。
《外台》:《肘后》三虫者,谓长虫、赤虫、蛲虫也。乃有九种,而蛲虫及寸白人多病之。寸白从食牛肉、饮白酒所成,相连一尺则杀人。服药下之,须结里溃,然出尽乃佳;若断者,相生未已,更宜速除之。蛲虫,多是小儿患之,大人亦有,其病令人心痛,清朝口吐汁,烦躁则是也。其余各种种不利,人人胃中无不有者,宜服药以除之。
钱乙论虫痛:面 白,心腹痛,口中吐沫及清水出,发痛有时,安虫散主之(方见本门中)。小儿本怯者多此病。
积痛、食痛、虚痛,大同小异。惟虫痛者,当口淡而沫自出,治之随其证。
钱乙论虫与痫相似:小儿本怯,故胃虚冷,则虫动而心痛,与痫略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也,安虫散主之(方见本门)。
钱乙论虫痛诀死云:辛氏女年五岁,病虫痛。诸医以巴漆、 砂之属治之不效。至五日外多哭而俯仰,卧不安,自按心腹,时大叫。面无正色,或青、或黄、或白、或黑,目无光而慢,唇白吐沫。至六日,胸高而卧不安。钱详而视之,用芜荑散三服,见目不除青色,大惊曰:此病大困,若更加泻则为逆。至次日,钱见辛日夜来三更而泻,钱于泻盆中看如药汁,以 搅之,见有药丸。钱曰:此子肌浓当气实,今证反虚,不可治也。
何以然?师曰:脾虚胃冷则虫动,今反目青,此肝乘脾。又脾加泻,知其气极虚也,而丸药随粪下,即脾胃已脱,兼形病不相应,故知死病。后五日昏笃,七日而死。
张涣谨按:小儿胃气久不和,自须虫动不安。令儿腹中痛甚者,往来上下,痛有休止,状若风候。六、七岁以外不因吐利而作者,多是食甘肥物等而作。若攻心,即致夭折,亦非小疾,切宜慎之。
《千金》治小儿三虫方。
雷丸 芎上二味各等分为末,服一钱匕,日二。
《千金》治肝劳生长虫。在肝为病,恐畏不安,眼中赤方。
鸡子(五枚,去黄) 干漆(四两) 蜡 吴茱萸东行根皮(各三两) 粳米粉(半斤)上五味捣茱萸皮为末,和药铜器中煎,可丸如小豆大。宿勿食,旦饮服一百丸,小儿五十丸。虫当烂出。
(《集验方》无茱萸根,名鸡子丸。)《外台》:《古今录验》疗长虫鸡子丸方鸡子白(三枚) 干漆(四两,熬,一本无) 蜡(三两) 粳米粉(半斤)上四味内铜器中,于微火上煎,搅令稠,内粉令凝可丸,下置土上,才温,及内鸡子,搅令相得又煎,令可丸。宿勿食,以饮下小豆许大一百二十丸,小儿五十丸,效验。
《外台》:《肘后》疗三虫方。
茱萸根(取东行指大者,长一尺) 栝萎(四两,切)上二味,细锉茱萸根,以酒一升渍之一宿,旦绞去滓。宿勿食,旦空腹先吃脯,然后顿服之。小儿分再、三服。亦疗寸白虫。
《外台》范汪疗三虫白蔹丸方白蔹 野狼牙 芦 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