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汤,或面汤送下一丸,须以齿啮咽之。其积渐渐移近下,再服,再觉移下,更一丸则积自下。若寻常要宜转,只以面汤下。血积块癖,经血闭塞,大人、小儿久痢脓血、休息恶痢皆治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玉命丹 治小儿久患赤白痢,及休息痢不止,腹肚虚鸣,日渐羸瘦、 眉,多吃泥土,可食者方。

  硫黄(研) 密陀僧 黄丹(各半两) 寒水石 白矾(各研二两,用新瓦饼子入五味,用盐泥固济, 令通赤,研匀细) 麝香(一字)上件六味研匀,以蒸饼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十粒,用乌梅甘草煎汤下,大小加减。忌生冷、毒物、 缅等。

  卷第二十九

  蛊痢第十一《巢氏病源》小儿蛊毒痢候:岁时寒暑不调,而有毒厉之气。小儿解脱,为其所伤。邪与血气相搏,入于肠胃,毒瓦斯蕴积,值大肠虚者,则变痢血。其痢状血色,蕴瘀如鸡鸭肝片,随利下。此是毒瓦斯盛热,食于入脏,状如中蛊,故谓之蛊毒痢也。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脾毒痢候歌:脾间有毒号纯阳,本为医人热药伤。致使大肠多结涩,多饶滴血在枯肠。如风腹闭难开眼,身热头温脚转凉。舌赤胸高为此候,多啼喘急细消详。(四十八候云:更如狂。)先须解热并开胃,便是明医用药良。此脾受热积失治,伏毒治当以凉脾,次去其积。若胸前骨忽然高者,更加啼急则不治也。

  《凤髓经》歌括同。有注云:宜与金华散、香连丸。(香连丸方见冷热痢门,吉氏方同。金华散方见实热门中。)《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脾毒痢歌一同。后云:此候脏腑有积,或痢赤,不宜热药,宜用开胃散 (方见赤痢门中)兼利药,量虚实,微取大抵当宣转。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风毒痢歌:八痢之中风转难,形如青草汁多般。毒风豆汁添邪热,胃败鸡肝片片全。加赤不须先下积,闭眸食绝不堪看。若归白痢还须下,脏腑频温得本源。

  《千金》治下血状如鸡肝,腹中搅痛难忍,号蛊毒痢方(此方乃人以谓八物茜根汤者。)茜根 升麻 犀角(各三两) 桔梗 黄柏 黄芩(各二两) 地榆 白 荷(各四两)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此蛊痢血用之。小儿分减服。

  《千金》治小儿蛊毒痢方。

  上用蓝青汁一升二合分为四服。

  《图经》治蛊痢方。

  侧柏叶(焙干为末) 川大黄(等分)上二味同煎为汁服之,以疗男子、妇人、小儿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淀,所谓蛊痢者,治之有殊效。

  又能杀五脏蛊。

  《子母秘录》小儿蛊毒痢方。

  上用生地黄汁一升二合,分三、四服,立效。(《千金》收治脓血痢。)《圣惠》治小儿蛊毒痢不止,身体壮热烦闷。

   荷散方白 荷根 川升麻(各一两) 败鼓皮(一分,烧黄焦) 甘草(炙微赤,锉) 干蓝叶(各半两) 赤芍药 犀角屑(各三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豉二、七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蛊毒痢血,体瘦。

  黄连散方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败鼓皮(炙令黄焦) 白头翁 甘草(炙微赤,锉) 蓝青(各半两) 犀角(屑) 白荷根 黄芩 茜根(锉。各三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蛊毒血痢发盛,心神烦闷,腹胀,不欲饮食。

  犀角散方犀角(屑) 白 荷根 地榆(微炙,锉) 桔梗(去芦头) 苏木(锉。各等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婴孺》治小儿蛊毒痢 荷根汤方白 荷根(八分) 犀角 谷皮(四寸,炙) 升麻(十分) 甘草(四分,炙) 蓝青(一升) 豉(三合) 芍药(七分)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二岁儿为三服。

  《婴孺》治小儿谷痢挟毒,犀角煎方地脉草 黄连 葳蕤(各十二分) 黄柏 竹茹 茜草(各八分) 蜜(一升) 人参(六分) 牡蛎(十分) 梁州榉皮(十四分) 干蓝(四分) 犀角(屑) 甘草(各五分)上切,以水一斗煮及二升半,绞去滓,下蜜,火上煎,余二升。三岁一合。三、四岁一合半,日二夜一。量与之。

  张涣谨按:小儿岁时,寒暑不调,而有毒厉之气入于肠间,其痢状如鸡鸭肝片,随痢而下,乃名蛊毒痢。及肛门脱出,宜白头翁散祛毒止痢方。

  白头翁 黄连(去须,微炒) 茜根(锉,焙干) 苏枋木 故旧豉皮(炙令黄焦。各一两) 犀角(屑) 地榆(炙,锉。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六分,去滓服。量儿大小加减,乳食前。

  张涣地榆丹 消毒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