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如膏,和为丸。大人服豌豆大,小儿服黍米大,煎苏木汤吞下两丸,不拘时候。

  长沙医者郑愈传赤龙丹 治冷热痢方。

  大宣连(用巴豆同炒过,焦香为度) 吴茱萸(炒过,去梗叶。各一两)上为末,醋面糊为丸绿豆大,黄丹为衣。每服一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白姜汤下。水泻痢陈米饮下。

  《圣惠》灸法: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脱肛,每厕腹痛不可忍者,灸第十二椎下节间,名接脊穴。灸一壮,炷如小麦大。

  卷第二十九

  白脓痢第六《婴童宝鉴》论小儿肠寒,即下白脓,腹痛。

  《颅囟经》治孩子冷毒疳痢,白脓疳靛,日加瘦弱,不吃食,腹痛方。

  青木香(一分) 黄连(半两)上末,以蜜丸如梧子大。一岁以上,空心熟水下一丸。三岁、五岁服二丸。药性热不宜多服,忌生冷。《圣惠》收治冷热痢,二物等分。

  《葛氏肘后》鸡子饼 疗小儿秋夏暴冷热,腹胀,乍寒乍热,白带下方。

  上用鸡子一枚,胡粉一丸,碎,绢筛,合鸡子黄白共捣、研,调熬令熟,如常鸡子饼。儿年一岁,一食半饼,日再不过二饼即瘥。儿大倍作丸,羸弱不堪与药,宜与此饼。

  《王氏手集》治大人、小儿纯脓白痢,其效如神。

  脂附丸方大附子(一枚)上先用猪膏掳成油半盏许,蘸前件附子令裂,捞出放冷,削去皮脐,碾为细末,以枣肉和丸。大人如梧子大,小儿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米饮汤送下,空心食前服。

  《朱氏家传》治小儿白脓冷痢,脐下绞痛方。

  诃子皮 青木香(各等分)上件并为末,以粳米饭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五丸。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疳痢多有白脓,腹内 痛,附子散方附子(炮去皮尖,一枚) 龙骨 赤石脂(各半两) 密陀僧 黄丹 胡粉(炒) 乌贼鱼骨(烧灰) 赤芍药(各一分)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米饮下,一日三服。

  卷第二十九

  纯血痢第七《巢氏病源》小儿痢如膏血候:此是赤痢肠虚极,肠间脂与血俱下,故谓痢如膏血也。

  《圣惠》:夫小儿血痢者,由热毒折于血,血入大肠故也。血随气循环经络,通行脏腑,常无停滞。若为毒热所乘,遇肠虚,血渗入于肠则成血痢也。

  《婴童宝鉴》:小儿肠热,即痢下鲜血,一如肠风。

  《仙人水鉴》小儿血痢方。

  甘草(炙,一寸) 大腹(一个) 人参 黄盐(陶隐居云:北海盐黄草粒粗,以作鱼 及咸菹) 白石脂(各一分)上并捣为散,浆水二合煎取一合,米一钱匕服之,立验。

  《外台》:《广济》疗小儿热毒痢方。

  犀角(十分) 地榆(六分) 蜜(三分) 地麦草(五合)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量大小服之。

  《外台》:《广济》又方葱白(三两) 香豉(三合) 栀子(绵裹,七枚) 黄连(一两)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

  《外台》:《广济》又疗下鲜血方。

  上用栀子仁烧灰末,水和一钱匕服。量其大小,加减服之《外台》:《古今录验》痢下落血,疗小儿痢。

  犀角榉皮煎方梁州榉皮(二十分,炙,切) 犀角(十二分,屑)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服之神良。崔氏同。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蛊毒、血痢。

   荷汤荷根 犀角(屑) 地榆 桔梗(各二分)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服一合,至再服。

  《外台》刘氏疗小儿血痢方。

  地榆 黄柏 黄连 黄芩(各六分) 马蔺子(二分) 茜根(一两) 生姜(三分)上七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大小量之,与一合至二合为度。

  陈藏器小儿寒热丹毒,中恶注忤,痢血方。

  上并煮草犀根汁服之更良。生水中者,名木犀也。

  《食医心鉴》治小儿血痢方。

  上取生马齿苋绞汁一合,和蜜一匙匕,空心饮之。

  《圣惠》治小儿血痢,烦热口干,腹痛。

  黄连散方黄连(去须,微炒) 犀角(屑) 白 荷根 黄芩 蔓菁根 吴蓝(各一两) 白头翁(三分) 甘草(炙微赤,锉) 当归(锉,微炒。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血痢,体热心烦,腹痛口干,不欲饮食,四肢羸瘦。

  羚羊角散方羚羊角(屑) 地榆(微炙,锉) 吴蓝 黄连(去须,微炒) 黄芩 甘草(炙微赤,锉) 当归(锉,微炒)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茜根(锉。各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