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入附子末少许,如药三之一。更量虚实,以米饮调下神验。吐如激水者亦定。吐利不止,多成慢惊,宜速疗之。如已成慢惊,兼金液丹与之。

  《赵氏家传》治小儿吐泻不止,温胃消食。

  白术丸方白术 木香 丁香 肉豆蔻 黄连(各等分)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黄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

  《吉氏家传》治吐泻藿香散方藿香(一两) 丁香(一钱) 木香 缩砂(各半两)上末。每服半钱,水五分,煎三分,通口服或续加陈皮、草果、甘草、人参,尤妙。

  《吉氏家传》治吐泻方。

  草果子 甘草(各一两。炮)上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吉氏家传》治吐泻,不进饮食。

  温脾散方苍术(二钱,细锉,先以油葱炒赤色) 陈皮(去白) 草果子(不炮,去皮用) 肉桂(不见火,各半钱) 桔梗甘草(各一钱) 僵蚕(少许)上末。每服半钱,枣汤调下。

  《吉氏家传》治吐泻参苓散方人参 白茯苓 山药 干葛 麦门冬(去心) 黑附子(炮去皮脐) 桔梗 甘草(炙。各半两) 莲子心 木香(不见火。各一钱) 藿香叶(一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紫苏米饮调下。

  《朱氏家传》:大止小儿吐泻方。

  郁金(一个,刮开心,入去壳巴豆一个在内,用面裹煨熟取出,候令去面与巴豆,只用郁金一味为末)。

  上以米泔汁调下一字大,止小儿吐泻。

  《朱氏家传》又方龙骨(一分) 赤石脂 缩砂(去皮。各一两)上件为末。面汤下一字或半钱,大人一钱,若止吐即入丁香一分代缩砂。

  长沙医者李刚中传小儿夏秋吐泻药方。

  黄连(大者一两,锉碎,去须、土砂,令深色冷,使入虢丹一两,同黄连一处炒令虢丹焦赤色为度,倾出在纸上于地冷)上二味共为细末,薄煮面糊为丸如芥籽大。每服二十粒,加至二十粒。用壁土生姜煎汤吞下,更量大小加以丸数服。亦不妨须连并二服,立效。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一捻散 治小儿滑泄,腹胀作泻、吐逆,可思食方陈皮 青皮 丁香(各一钱) 诃子肉 甘草(炙。各一分)上为细末,米饮调下。

  长沙医者毛彬传银白散 治小儿胃气不和、吐泻不止;痰逆,不进奶食,平胃引行诸药方。

  半夏(一两,汤洗七次,焙干为末,姜汁制为饼子) 白扁豆(微炒) 罂粟子 人参(洗,去芦,锉) 白术(洗,锉焙) 山药 白茯苓(以上各四钱)上七味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水八分,生姜二片,枣子一颗,煎六分,温服。

  长沙医者毛彬传桃红散 治小儿脾胃虚弱,乘冷吐泻不定,不问冷热可服方。

  人参(去芦,洗锉) 藿香(去梗用叶) 曲红色(各二钱半)上件同为细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无时。量儿大小加减。

  卷第二十七

  吐利津液少第七《圣惠》治小儿渴不止方。

  芦箨 扁豆藤(各半两) 人参(一两,去芦头)上件药细锉,分为六服。每服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稍热服。

  钱乙豆蔻散 治吐泻、烦渴、腹胀、小便少方。

  豆蔻 丁香(各半分) 舶上硫黄(一分) 桂府白滑石(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字至半钱,米饮调下,无时。

  张涣调胃膏方 治吐利服药不下,烦渴者即先服。

  人参(去芦头) 白术(炮) 丁香(各二钱) 干姜 甘草(炙) 赤茯苓(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皂皂大。每服一粒,用热汤化下,用新水或冷水沉之极冷即服。

  张涣三和散方 治吐利、津液燥少。

  白茯苓(一两) 乌梅肉(炒干) 干木瓜(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时时服之。

  张涣香豆散方 霍乱烦渴最宜服之。

  藿香叶 肉豆蔻(各一两) 白扁豆 人参(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四分,去滓温服。

  《王氏手集》和中散 治阴阳不和,清浊相干,霍乱吐利,壮热烦渴,胸膈痞闷,腹胁胀满,面色青白,手足厥寒,困顿多睡,全不思食方。

  干姜 浓朴 甘草(炙。各一两)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八分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三分去滓,温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人参散 治小儿虚热及吐泻,烦渴不止及疏转后可服方。

  人参 茯苓 桔梗 干葛(各半两) 生犀角(屑) 甘草(炙。各一分)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入灯芯煎五分。烦渴入新竹叶煎服。大小加减与服。

  卷第二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