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恐脾虚受热,狂躁不睡,眼偏微喘,传归慢脾风,恶候不治。又小儿吐 奶死候歌:吐 多时治不痊,脾虚狂躁睡难安。眼偏上视多微喘,传慢须知命入关。

  《婴童宝鉴》小儿 奶歌:乳母寒温不节量,致令壅滞在胸膛。更加新乳相投触,不得宣通入胃肠。此名 奶须调理,诊得轻浮尚不妨。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 奶候歌:囟陷时时动不停,吐中时觉乳生腥。眼浑青碧生白膜,汗出津津脚似冰。气细元因伤胃冷,气粗却是欲生惊。是风从早宜医疗,暖胃和脾气乃平。此寒热相胜使然也。气急则是胃实,当凉则愈。若囟门陷下,气细,当生胃气。若浑身热甚,目中白膜,甚者气出喘粗,若不急治,必作螈 。

  《凤髓经》歌括同,有注云:气散,宜与地黄散;气粗宜与葱汤丸取。(地黄散见霍乱吐利门。葱汤丸见惊积门。《吉氏家传》方同。)《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 奶歌一同,后云:此候是惊奶冲胃气,或交奶冲脾,或者气奶,或者病奶,致吐出远闻腥气,与 丸(方见一切痫门中)。气细脉沉与调胃散(方见积热门中)。

  《葛氏肘后》小儿 哺吐下方。

  甘草(炙) 人参 当归 干姜(各一分)上为末,水一升煮取五合,分服,日三。汤或内半分麝香益佳。 哺吐下如霍乱状。此方出《短剧》。

  《婴孺》治小儿吐 ,膈上有冷方。

  细辛 橘皮(各一分) 大黄 甘草(各三分) 干姜(二分)上切,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温一合,日三服。

  《婴孺》治小儿吐 。

  当归汤方当归 黄芩 甘草 芎 黄连(各一分) 细辛 干姜(各二分半)上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服半合,日三,温服。

  张涣:婴儿饮乳过多,胸膈不快,或多吐 ,大便奶瓣不消,宜用消乳丹方,兼宜令儿乳后常服。

  木香 丁香 青橘皮(炒黄) 肉豆蔻(各半两) 牵牛子(一钱,炒黄)上件捣,罗为细末,滴水和丸如针头大。每服三粒至五粒,粘在奶头上令儿吮之。

  《婴童宝鉴》治小儿 乳。

  玉真散方白术(半两) 半夏(七个) 椒(半分,去目、汗)上件为末,每服半字,水一呷调下。大者一字。

  《三十六种》治 奶。

  青皮散方青皮 滑石 硫黄(研。各一钱)上为末。每服半钱,藿香汤调下。

  卷第二十七

  哕逆第三《巢氏病源》小儿哕候:小儿哕,由哺乳冷,冷气入胃,与胃气相逆,冷折胃气不通,则令哕也。

  《千金翼》论:胃中虚冷,其人不能食者,饮水即哕。

  《千金》治小儿哕方。

  生姜汁 牛乳(各五合)上二味煎取五合,分为二服。《圣惠》同以牛乳二合,姜汁一合,银器中煎一沸,一岁儿饮半合。

  《千金》又方上取牛乳一升,煎取五合,分五服。《外台》以羊乳煎,无,即以牛乳代。《圣惠》同,只煎三、两沸。

  《古今录验》治小儿哕方。

  鹿角粉 大豆(末)上等分相和,乳调涂奶上饮儿。

  《圣惠》治小儿哕不止。

  丁香散方丁香 藿香 白茅根(锉。各一分) 人参(半两,去芦头) 花桑叶(三两、炙)上件捣,罗为散。三、四岁儿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带热服之。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哕逆不止,心神烦乱。

  人参散方人参 白术 白茯苓(各半两) 甘草(炙、锉) 藿香(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分减服。

  《圣惠》治小儿哕,不纳乳食。

  草豆蔻散方草豆寇(三枚,去皮) 甘草(一分,炙,锉) 人参(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增减。

  《圣惠》治小儿多哕,心胸烦闷。

  麦门冬散方麦门冬(一两,去心,焙) 甘草(一分,炙,锉) 人参 陈皮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三、四岁儿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四分去滓,稍热频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哕,乳母服人参散方。

  人参(三分) 陈皮(一两,去白)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热服,至夜三、四服。乳母服讫,即乳儿甚效。

  《惠眼观证》平胃丸 养实胃气,大治干呕方。

  马芹子(生) 白僵蚕(直者) 丁香上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如此○大。每服一丸,用陈皮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