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7-幼幼新书宋刘昉-第374页


《圣惠》又方赤石脂(半两) 鹿角(屑) 芜荑仁(微炒) 附子(炮裂,去皮、脐) 黄连(去须,微炒) 地榆(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婴孺》治小儿寒痢泄,腹痛,呕逆。
附子丸方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姜(各二分) 黄连 龙骨 海蛤 云实(炒。各一分)上为末,蜜丸。四、五十日儿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夜二服;一岁儿小豆大二丸,量之与服。
钱乙小香连丸 治冷热腹痛,水谷利,滑肠方。
木香 诃子肉(各一分) 黄连(半两,炒)上为细末,饭和丸绿豆大。米饮下十丸至三、五十丸,频服之,食前。
张涣顺胃丹方,治泄利,虫烦腹痛。
高良姜 干漆 肉桂(各一两) 白术(炮) 肉豆蔻仁(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粟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建中丹方 治泄注不止,腹痛多啼。
胡椒 蓬莪术 肉豆蔻(各半两) 全蝎(一分)上件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
《九 卫生》固气丸 疗小儿脾胃虚怯,泄泻腹痛方。
上用绝大肉豆蔻一枚,劈破,填滴乳香一块,用酵面裹,慢火内煨,候面熟为度,去面不用。将肉豆蔻、乳香同为细末,曲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乳食前米饮下。
《张氏家传》治小儿久痢腹痛,脱肛下血。
圣饼子方神曲(一两) 腻粉(一钱匕)上件二味拌合令匀,后以鸡子清调拌上件药,稀稠得所,捏作饼子如钱大小,于火上炙令黄熟。每服一饼,于早晨空心同油饼吃之,后进饮少许。
《吉氏家传》紫霜丸 治小儿久积,胸高羸瘦,赤白痢疾,腹痛甚方。
丁头大赭石(半两,令 五遍,醋淬五遍) 杏仁(二七粒,取霜) 乳香 朱砂 木香(各一钱) 宣连(一分,去头) 轻粉(半钱) 麝香(少许) 肉豆蔻(二个,面裹炮) 巴豆(十粒,取霜)上为细末,稀面糊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至十五丸,紫苏、饭饮吞下。
卷第二十八
下利羸瘦第十四(泻痢同)《巢氏病源》小儿利后虚羸候:肠胃虚弱,受风冷则下利,利断之后,脾胃尚虚,谷气犹少,不能荣血气,故虚羸也。
《圣惠》:夫小儿久痢羸瘦者,由因乳食不节,脏腑夙挟疳气,肠胃冷热不调,变而为下痢。经久不瘥,则脾胃虚弱,谷气减少,气血不荣,故令肌体羸瘦也。
《外台》刘氏疗小儿痢后虚,手足心热,痢纵未断,亦可服之方。
橘皮 生姜(各三分)上二味切,以牛乳半升,煎取四合,去滓,分温服之。
《圣惠》治小儿久痢不断,肌体羸瘦,食不消。
桔梗丸方桔梗(去芦头) 神曲(微炒。各一两) 麦 乌梅肉(微炒)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白术人参(去芦头) 赤石脂 黄芩 龙骨 桂心 甘草(炙微赤。各半两) 黄连(一两半,去须,微炒) 黄雌鸡骨(一具,净洗,去肉,酒浸一宿,炙令黄)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久痢不瘥。羸瘦壮热,毛发干焦,不能饮食。
雄黄散方雄黄 芦荟 青黛 朱砂 熊胆 麝香(各细研) 龙胆(去芦头) 黄连(去须,微炒) 黄柏(微炙,锉) 当归(锉,微炒) 白芷 细辛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蚱蝉(七枚,去足) 干虾蟆(一两,涂酥炙,令黄焦)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更研令匀。每服以井华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下痢不止,瘦弱。
鸡子粥方鸡子(一枚) 糯米(一合)上煮粥,临熟破鸡子相和搅匀,空腹,入少醋食之。
张涣龙骨汤方 治小儿痢久成疳,渐渐黄瘦。
龙骨 诃黎勒皮(炮) 赤石脂(各半两) 醋石榴皮(炒黄) 木香 使君子仁(各一分)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字至一钱,点麝香汤调下。
卷第二十八
下利浮肿第十五(泻痢同)《惠济论》小儿痢瘥后遍身肿候歌(宜与塌气散方在后:)冷痢日久失医治,遍身浮肿却如吹,脉洪是气化为水,沉实还因积有之,顺气肿消为上法,气平两日定多尿,莫交食饱还忧滞,此候原因积损脾。
《惠济论》塌气散方茴香 白牵牛 甘草(各炒) 木香(以上各一钱)上为末。每服半钱,紫苏汤下。
《王氏手集》止渴圣效散 治小儿因吐利,气虚津液减耗生疳,烦渴饮水不休,面肿脚浮,腹大头细,小便利白,全不吃食方。
干葛 白芷(各二两。一两炒黄,一两生用) 细墨(二两,一两火 过,一两生用) 黄丹(二两,一两炒紫色,一两生用)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倒流水调下。
卷第二十九(滞痢赤白)凡十二门
卷第二十九
八痢第一茅先生:小儿生下,周岁上至十岁以前,有中痢疾分八种,各逐一有说。赤痢脏腑积热。白痢脏腑积冷。
伤积痢其粪内一半似土色,本因奶食所伤。惊积痢其粪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