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三棱丹方 调冷热,消宿食。

  京三棱(炮,乘热先拍破) 神曲 木香 半夏(生姜八两,同捣成膏,炒黄。各一两) 干姜(炮) 陈橘皮(浸去白) 丁香 桂心(各半两)上件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粒,生姜汤化下。

  《刘氏家传》三台丸 治五脏寒热不调,或胪胀肠鸣而噫食,甚者呕逆,大便色变。服之令人大小便调,长肌肉方。

  大黄(煨) 前胡(各二两半) 硝石(别研) 葶苈(炒,别研如泥) 杏仁(去皮,别研烂。各一两) 浓朴(姜制) 附子(炮,去皮) 细辛(去土及叶) 半夏(汤洗,切,焙) 茯苓(各半两)上为末,炼蜜和捣,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岁儿五丸饮下,以大小便调和止药。

  《赵氏家传》治小儿冷热不调,泻痢不止,腹中疼痛。

  三圣方黄连 干姜(炮) 甘草(炙。等分)上为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七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二宜汤下。

  《赵氏家传》人参丸 调气,治小儿饮食不消化,冷热不调方。

  人参 木香 白术 蓬莪术 当归(细锉,炒。各半两) 白芍药(一分)上件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空心,麝香汤下,米饮亦得。

  卷第二十一

  胃气不和第九(脾胃附)张涣:婴儿饮乳,自不知饥饱,全在乳母存节。若见儿啼哭,定是乳母实时令儿饮乳。若啼哭未定,气喘未调,使儿急饮乳,即儿气逆,乳不得下反致呕逆,甚则吐痢,成胃虚病。

  钱乙论胃气不和,面 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食,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方见本门。)钱乙论胃虚冷,面 白,色弱,腹痛,不思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若下利者,调中丸主之。(方并见本门中。)钱乙论气不和,口频撮,当调气。益黄散主之。(方见本门。)《圣惠》治小儿冷伤脾胃,呕逆及痢,惊痫。

  人参粥方人参(去芦头,半两) 白茯苓(三分) 粟米(半合) 麦门冬(一两,去心)上件药都细锉。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诸药至七分,去滓,下米做粥食之。

  《博济方》调中顺气补虚。

  木香散草豆蔻(五个和皮用) 人参 茯苓 防风 藿香(各半两) 陈橘皮(去白,一分)上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姜、盐、米饮调下。

  茅先生小儿诸病匀气散方桔梗(净洗,干秤五两) 甘草(二两,炙) 白姜(一分) 缩砂仁 陈橘皮(去瓤) 茴香(洗,各一两)上为末。每服半钱,用霜木瓜煎汤调下,如无,即用紫苏、盐煎汤下,服一钱亦可。

  茅先生小儿调理众病醒脾散方木香(用湿纸裹,热灰内煨) 白茯苓 白术(湿纸裹,热灰内煨,令纸干为度) 人参 草果子(去皮) 甘草(炙) 陈橘皮(去瓤) 紫苏子上以上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六分盏,姜钱一片,枣子半个,同煎四分,通口服。

  茅先生小儿活脾散方全蝎(四个) 朱砂(一钱,别研) 白附子(二钱) 白僵蚕(直者八个,麦麸炒)上为末,脑麝少许,每服一字、半钱,用金银薄荷汤下。如呕时,用楠木煎汤下。

  茅先生治小儿胃气健脾散方白茯苓(去皮) 人参(各一两) 浓朴(三分,用姜汁炙) 苍术(米泔浸一宿用,秤四两) 陈橘皮(去瓤,五两) 甘草(二两,半生半炙) 草果子(去皮,二两)上件为末,每服一钱。姜枣同煎,随大小分减服。

  茅先生治小儿诸病调中饮方肉豆蔻 白术 人参 陈橘皮(去白) 诃子(炮,去核) 茴香 甘草(炙) 缩砂仁(以上各半两) 藿香 桂心 槟榔(以上各三钱)上为末。每服半钱、一钱,用姜枣煎水,随儿大小,五分、四分煎,通口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补虚,调胃气,进乳食,止吐泻。久不进食,神妙。

  观音散方白扁豆(微炒) 石莲肉(炒,去心) 人参(焙。各一分) 茯苓(一钱半,焙) 神曲(二钱) 甘草(炙) 香白芷 木香(炒) 绵黄耆(锤碎,用蜜水拌炙。各一钱)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用水一药注或半银盏,枣肉半个,煎十数沸服。

  钱乙调中丸白术 人参(切去头) 甘草(炒。各半两) 干姜(炮,四钱)上为细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半丸至五、七丸,至三、二十丸,食前温水送下。

  钱乙塌气丸胡椒(一两) 蝎尾(去毒,半两)上为细末,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陈米饮下,无时。一方有木香一钱。(《刘氏家传》亦治腹胀。)

  钱乙益黄散方 又名补脾散陈橘皮(一两) 青橘皮 诃子肉 甘草(锉,炒。各半两) 丁香(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前温服。

  钱乙白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