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惠》治小儿肠内气壅,胀满,不下奶食方。

  川大黄(半两,锉,炒)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木香 槟榔(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小儿中气,心腹坚胀疼痛,颜色青黑,大便不通方。

  桃仁(七个,碎) 桔梗 芍药(五分) 黄芩 柴胡 升麻(各五分) 大黄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碎) 鬼臼(四分) 甘草(二分,炙) 麝香(四大豆大)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为四服。量儿大小,增减水药。

  《婴孺》大青汤 治少小服药,得大吐下后体壮热,精彩慢,或微气满而有结气方。

  大青(二分) 麻黄(去节) 大黄 甘草(炙。各一分)上以水三升煮麻黄,减三合,掠去沫,内药煮一升。为四服,日进三服,夜一服。

  张涣治小儿腑脏怯弱,风冷邪气客之,令儿腹胀,气不宣通,甚者变为下痢。

  浓朴丹方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丁香 木香 白术(炮。

  各一两) 牵牛子(炒一分) 青橘皮(去白,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捣成膏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陈橘皮汤下。

  张涣又方木沉散木香 益智子(去皮) 沉香 草豆蔻(面裹煨,炮) 蓬莪术 白豆蔻(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九 卫生》赚气丸 疗小儿腹胀气急。

  萝卜子(半两,用巴豆肉一分拍破,同炒黑色,去巴豆不用) 木香(一分)上同为细末,水浸,蒸饼心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橘皮汤下。

  《张氏家传》治小儿食伤,或病奶至冷,腹胀。

  紫霜丸生姜(切成片子) 巴豆(去皮。各半两)以上二味,用好醋一大碗煮干去姜,取巴豆研细。

  雄黄 朱砂(各半钱,并研细)上件一处为末研匀,用蒸饼糊为丸,如粟米大。小儿伤食三粒,肠胀、喘息分减大小。用食汤下,无时。

  《庄氏家传》治泻,腹胀、腹瘦,又消又胀。

  塌气散子浓朴(去皮,用生姜汁浸涂,炙烟尽为度) 地龙(净洗土,秤) 陈橘皮 马牙硝(各半两)上件入乳钵内研,每服半钱,用冷米饮调下。

  《庄氏家传》:吃果子木胀。

  上用黄牛涎以宿蒸饼,丸如豌豆大。桂心汤下五丸。

  《赵氏家传》治小儿腹胀,哽气,散冷热气。

  褐丸子蓬莪术 萝卜子(炒) 黑牵牛(炒。各半两) 胡椒(一分)上为末,面糊丸如黄米大。食后萝卜汤下五、七丸。

  《张氏家传》方同。亦治脾胃不和,饮食乍多乍少,大便忽稀忽止,面黄胸高,腹胀腿瘦。

  《吉氏家传》治小儿腹胀气粗,乍寒乍热,时作泻痢。

  救真丸巴豆(去壳) 雄黄(各半两) 朱砂(一大钱匕) 干姜(二块,用醋一升,同巴豆煮)上同研匀,水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煎芍药汤下两粒。

  《吉氏家传》塌气散 治小儿疳虚腹胀。

  甘草 茴香 白牵牛(各炒) 木香(各一钱)上为末,每服半钱,紫苏汤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温脾散 治小儿脾胃不和,腹胁虚胀,不欲乳食,精神困倦,或壮热憎寒。

  人参 诃梨勒(各三分) 白术 木香 黄 茯苓 藿香 陈皮 桔梗(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没石子(一个)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一片,枣一个,煎五分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木香丹 治小儿诸般伤冷,冷物作热及腹胀黄瘦。

  木香(二钱) 川乌头(三个,炮裂) 皂角(七寸,去皮) 缩砂 巴豆(出油者,三、七粒)上为细末,乌梅二、七个,蒸烂,入众药为丹,如○大。每服三、五粒,萝卜子、姜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大人、小儿腹胀,并水鼓气病。

  鸡子白(一个) 白面(一匙头) 轻粉(一钱匕)上件和作饼子小钱大。每服一饼,慢火内烧熟,经纸上去火毒,细嚼,临卧服。

  《外台》:《甲乙经》灸法。悬钟,足三阳大络,在外踝上三寸动脉中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灸五壮。主肠满,胃中有热不食,小儿虚满不能饮食。

  卷第二十一

  冷热不调第八《圣惠》论:小儿冷热不调者,盖为乳食乖张,寒温失节;或阴阳相胜,气血不调。致令冷归下焦,热冲上膈。若风冷入于肠胃,则泻痢不定,或腹中气满,或时呕逆不能乳食。故谓之冷热不调也。

  张涣论:小儿所以多疾者,盖为不能自保摄,全在乳母调节。若哺乳乖宜,则冷热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