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涕,语声不出,胸膈膨胀,痰实呕逆,咽嗌疼痛,烦渴喘急。

  紫苏(炙) 杏仁(各炒)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六分,煎至三分,去滓。食后温服。

  《王氏手集》润肺膏丸 治小儿寒壅咳嗽。

  水蓼 桑钭 覆盆子 枸杞子(各半两) 皂儿(炮) 杜茴香 生姜 甘草(各一两) 京三棱(炮) 胡桃(十个)上为细末,炼蜜为丸,一两作八十丸,细嚼,温熟水下。儿小白汤化下。

  《王氏手集》五味子膏 调匀小儿肺胃,止咳嗽呕逆,中寒喘满,可思乳食。

  五味子 人参 白术 官桂 干姜上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一两作八十丸。每服一丸,沸汤化下,日三、四服。

  《吉氏家传》治小儿一切寒嗽。

  川乌(大者,炮,去皮尖)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七丸或十丸,大人亦可服。熟水下,朱砂为衣。

  卷第十六

  热嗽第十钱乙论温冷用药云:东都张氏孙九岁,病肺热。他医以犀、珠、龙、麝、生牛黄治之,一月不愈。其证嗽喘闷乱,饮水不止,全不能食。钱氏用使君子丸、益黄散。张曰:本有热,何以又行温药?他医用凉药攻之,一月尚无效。钱曰:凉药久则寒,不能食。小儿虚不能食,当补脾。候饮食如故,即泻肺经,病必愈矣。服补脾药二日,其子欲饮食,钱以泻白散泻肺,遂愈十分。张曰:何以不虚?钱曰:先实其脾,然后泻肺,故不虚也。

  《谭氏殊圣》方:小儿频嗽又饶啼,喘息时时似火堆。此是乳食冲膈热,莫冤神灶恐延迟。沙糖元剑涂酥炙,杵合根据方请不疑。更取麦门知母等、三焦洗了是良医。

  知母散知母 麦门冬 甘草(各一分,生) 皂角(半分,去皮,酥炙,用盆子合出火毒)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同煎至八分,分五服,放冷下。

  《婴童宝鉴》治小儿咳嗽,解风热。

  一捻金方白僵蚕(直者,一两) 甘草(半两,炙) 延胡索(一分)上件为散。每服一捻,齑汁调下。

  《良方》治小儿热嗽。

  马牙硝 白矾(各八两) 黄丹(一分)上同研,入合子固济,火烧令红;覆润地一夜,再研,加龙脑半钱。甘草汤下一字,或半钱。

  《张氏家传》治孩儿虚热,生涎、咳嗽。

  人参散方人参 贝母(去心,炒) 款冬花(去皮) 半夏(水煮透,干为末,用姜汁作饼子,焙干) 甘草(炙黄。各一钱)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水四分,入杏仁二粒,去皮尖,同煎至二分,温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脾肺壅热、咳嗽,金华散。并气粗喘。

  贝母(七分) 汉防己 甘草(炙。各半分) 马牙硝(半两)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水四分或一钱,煎。温服,一日三服。如壅甚,时时与服无妨。

  《吉氏家传》治小儿上焦壅热及心肺虚热,嗽不止。

  清肺丸好连翘(一两) 脑子(少许,研)上末,炼蜜丸弹子大。食后临卧含化。忌猪肉、湿面。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半夏散 治小儿肺热咳嗽,止泻润肺。

  半夏(一两,姜汁) 贝母(三分) 柴胡(去芦) 杏仁(炒,研) 川升麻 桑白皮(炙) 地骨皮 款冬花 麦门冬(去心) 马兜苓 青橘皮(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上为末。每服一钱,薄荷一叶,绵一片裹药末,用水一盏,生姜一片,枣半枚,煎五分。用盏盛,放火上,时时温服。忌生冷、毒物。

  卷第十六

  久嗽第十一《圣惠》治小儿嗽久不止,心神烦闷。

  栝蒌煎方栝蒌(一颗,热者去仁,以童子小便一升相和,研绞取汁) 酥(一两) 甘草(一分,生为末) 蜜(二两)上件以银锅子中熳火煎如稀饧。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钱,日四、五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嗽久不止。

  不灰木散方不灰木(用牛粪涂,烧令通赤) 贝母(煨令黄) 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新汲水一小盏,点生油一、二滴,打令散,煎至五分,去滓。分温二服,日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小儿咳嗽,经年不瘥,喉鸣喘成疹。

  麻黄丸方麻黄(去节) 细辛 甘草(各二分,炙) 款冬花 柴胡 紫菀 茯苓 百部 枳实(炙,各三分) 贝母 大黄(各五分) 黄芩(四分) 杏仁(六分,炒)上为末,蜜丸乌豆大。四、五岁儿一服二十丸,日再稍加之。

  《婴孺》治小儿久嗽上气连年,胸中迫满不得卧,但常抱坐。

  附子煎丸附子(二个,炮) 款冬花 芎(各二升) 细辛 矾石(各五分) 饴糖(二升) 蜀椒(一升,去汗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