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治之(方见疳嗽门中)。

  有伤寒嗽者,此因客风在肺,其肺气伏热,嗽后多吐,宜以金粉散治之(方见伤风嗽门)。上件诸般嗽,如脾胃气实,胸膈太壅,先以鲜汤丸利之(方见急慢惊风门中。)茅先生小儿受咳嗽死候歌:咳嗽胸高喘气粗,眼睛上视定还除,时时下粪青并黑,不食看看命即无。

  葛氏《肘后》疗小儿咳嗽方。

  紫菀(六分) 贝母(二分) 款冬花(一分)上捣为散。每服如豆大,着乳头上,令儿和乳咽之,日三、四。乳母勿食大咸醋物。《圣惠》用清粥饮调一字。

  《千金》治少小嗽八味生姜煎方生姜(七两) 干姜(四两) 桂心(二两) 甘草 款冬花 紫菀(各三两) 杏仁 蜜(各一升)上合诸药末之,微火上煎,取如饴 ,量其大小多少,与儿含咽之。百日小儿如枣核许,日四、五服,甚有验。

  《千金》治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声咳吐乳,呕逆、暴嗽、昼夜不得息。

  桂枝汤方桂枝(半两) 甘草(二两半) 紫菀(十八铢) 麦门冬(一两十八铢)上四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半升,以绵着汤中,捉绵滴儿口中,昼夜四、五过与之,节乳哺。

  《千金》治小儿嗽,日中瘥,夜甚,初不得息,不能复啼。

  四物款冬丸方款冬花 紫菀(各一两半) 桂心(半两) 伏龙肝(六铢)上末之,蜜和如泥,取如枣核大,敷乳头上,令儿饮之,日三敷之,渐渐令儿饮之。

  孙真人治小儿咳嗽方。

  生姜(四两)上锉碎,水五升,煎汤与儿沐浴。

  《仙人水鉴》小儿百日内嗽逆不止方。

  咳嗽不止使神攻,栀子干姜力不同,乳煎一合分三分,必定获安五脏通。

  上此是五脏气不和,小孩子不宜大药。

  《外台》:《短剧》疗少小咳嗽、腹胀。

  七物小五味子汤方五味子(研) 紫菀(各二分) 黄芩 甘草(炙) 麻黄(去节) 生姜 桂心(各一分)上药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五服。忌如常法。

  《外台》:《短剧》又疗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暴咳,吐乳呕逆,昼夜不得息。

  四物汤方桔梗 紫菀(各三分) 甘草(炙,一分) 麦门冬(去心,七分)上药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分五服,以瘥为度。《千金》有桂心无桔梗,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以绵着汤中,捉绵滴儿口中,昼夜四、五过与,节哺乳。

  《外台》:刘氏疗小儿咳嗽,不得卧方。

  甘草(炙,六分) 桔梗(四分) 桑白皮 贝母 茯苓(各三分) 大青 吴蓝 五味子 人参(各二分)上九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量多少、大小与服。忌如常法。

  《胜金方》治小儿咳嗽。

  上以蜂房二两,净洗蜂粪及泥土,以快火烧为灰。每服一字,饭饮下。

  《圣惠》治小儿心胸烦闷,体热咳嗽。

  天门冬散方天门冬(去心,焙) 桑根白皮(锉) 赤茯苓 柴胡(去苗) 百合 紫菀(洗去苗土) 蓝叶 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咳嗽,胸中满闷,不欲乳食。

  陈橘皮散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桔梗(去芦头) 鸡苏 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 人参(去芦头。各一分)贝母(煨微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灯心十茎,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嗽,壮热,胸膈壅滞。

  麦门冬煎方麦门冬(去心,一两) 生姜(半两,汁) 酥蜜(各二合) 杏仁(汤浸,去皮尖,二两)上件药,先以水一大盏,煎麦门冬及杏仁至四分,入沙盆内研,绞取汁,却入银器中;次内生姜汁等,以熳火熬成膏,收于瓷器中。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茶匙,日三服,夜一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卒得咳嗽,吐乳。

  桔梗散方桔梗 人参(去芦头)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分) 甘草(炙略赤,锉) 麦门冬(去心,焙) 紫菀(去苗土。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以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咳嗽、头热、令乳母服。

  百部散方百部 贝母(煨黄) 紫菀(洗去苗土) 葛根(锉。各一两) 石膏(二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小盏,入竹叶二十片,煎至六分,去滓。每服食后令儿饮乳甚佳。

  《博济方》治大人、小儿咳嗽大妙。

  犀灰散巴豆 杏仁(去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