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热皆因积热生,至令潮热变伤寒。先除积热方成路,便作伤寒事转难。夹食夹惊须下积,办佗虚实与重看。喘虚草下热当下,更与调荣患乃安。

  此疾先潮热,后作伤寒,加喘气急,失调理,成惊难治也。先用南星丸(方见伤寒变疹门中)。或白丁香膏(方未见),少使退潮热。如下尽热方调气,或虚惊,却与 丸一、二服(方见一切痫门中)。须用意调理而安。

  《圣惠》治小儿伤寒,心胸烦闷,喘促。

  人参散方人参(去芦头) 麻黄(去根节)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贝母(煨微黄)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活人书》仲景麻黄汤方麻黄(一两半,去节) 桂枝(一两) 甘草(半两,炙) 杏仁(三十五个,去皮尖)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覆取微汗,不须 粥。加减法:伤寒热病药性须凉,不可太温。夏至后,麻黄汤须加知母半两,石膏一两,黄芩一分。盖麻黄汤性热,夏月服之,有发黄斑出之失,唯冬及春与病患;素虚寒者,乃用正方,不再加减。

  《活人书》仲景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四两) 黄芩 黄连(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二、三服。

  《活人书》仲景桂枝加浓朴杏子汤桂枝(去皮) 芍药(各一两) 甘草(六分三字) 杏仁(去皮尖,十七个) 浓朴(去皮,姜汁炙,六分三字)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个,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覆取微汗。

  《活人书》仲景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麻黄(二两) 杏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石膏(四两,碎,绵裹) 甘草(一两,炙)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大承气汤大黄(二两,锦纹者去皮生用,酒洗过) 枳实(二枚半,炒,去瓤) 芒硝(一合半) 浓朴(四两,去皮,姜汁炙)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然后入芒硝,更再煎一、二沸,放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作与服。

  《活人书》仲景小青龙汤 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卷第十五

  伤寒鼻衄第五《巢氏病源》小儿伤寒鼻衄候: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腠理闭密,气不得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而壮热也。其鼻衄是热搏于气,而乘于血也。肺候身之皮毛而主气,开窍于鼻。伤寒先客皮肤,搏于气而成热。热乘于血,血得热则流散,发从鼻出者,为鼻衄也。凡候热病知应衄者,其人壮热,频发汗,汗不出或未及发汗,而鼻燥喘息,鼻气鸣,即衄。凡衄,小儿止半升数合,则热因之得歇。若一升二升者死。

  《活人书》论伤寒小儿、大人治法:一般但小分剂,药性差凉耳。问:鼻衄者,何也?伤寒太阳证,衄血者乃解,盖阳气重故也。仲景所谓阳盛则衄。若脉浮紧,无汗,服麻黄汤。不中病,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小衄而脉尚浮紧者,宜再与麻黄汤也。衄后脉已微者,不可行麻黄汤也。苦脉浮自汗,服桂枝汤不中病,桂枝证尚在,必头疼甚而致衄。

  小衄而脉尚浮者,宜再与桂枝也。衄后脉已微者,不可行桂枝汤也。大抵伤寒衄血不可发汗者,为脉微故也(治法:衄家不可发汗,汗出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瞬,不得眠。然而无汗而衄,脉尚浮紧者,须再与麻黄汤。有汗而衄,脉尚浮缓者,须再与桂枝汤。)脉已微者,黄芩芍药汤、犀角地黄汤。衄血不止者,茅花汤。若衄而渴,心烦,饮水则吐水,先服五苓散,次服竹叶汤。又问:阴证有衄血者乎?阴证自无热何缘有衄。若少阴病但厥无汗,强发之必动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耳目,是谓下厥上竭,为难治。

  《婴童宝鉴》小儿伤寒鼻衄歌:结热血兮血流散,从鼻出兮人可惊。皆因汗兮不得汗,鼻干燥兮先有声。

  《千金》治小儿未满百日,伤寒鼻衄,身热呕逆。

  麦门冬汤方麦门冬(十八铢) 石膏 寒水石 甘草(炙。各半两) 桂心(八铢)上五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分服一合,日三。

  《圣惠》治小儿伤寒鼻衄,烦热头痛。

  竹茹散方苦竹茹 甘草(炙微赤,锉) 黄芩(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 伏龙肝 石膏(各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伤寒壮热,鼻衄不止方。

  生干地黄(二两)上细锉,于银器中,以酒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分温三服。

  《圣惠》又方生葛根(汁)上用一小盏,分二服,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