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 干姜(微炮) 川黄连(去须) 桂心 南木香(各半两)以上先捣,罗为细末,次用:牛黄 麝香(各研一分) 朱砂(一两,细研,水飞) 巴豆(十个,去皮心膜,炒黄,别研)上件都一处拌匀,滴水和如黍米大。每服三粒至五粒,温粥饮下,未周 婴儿乳汁下,谓如三岁至七岁不过五粒。量儿大小加减。

  《庄氏家传》断痫丸 治胎惊痫,疾愈而仍发,证候多端,连绵不除方。

  黄 钩藤钩子 细辛 甘草(炙。各三分) 蛇蜕皮(三寸,炙) 牛黄(五大豆许,别研) 蝉壳(四枚,洗去土,微炒,去足)上七味末之,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百 内三、两丸,三二岁十丸,四五岁十五丸,十岁二十丸,煎人参汤下,不计时候。

  卷第十一

  痫瘥身面肿第十一《巢氏病源》小儿发痫瘥后身体头面悉肿满候:凡痫发之状,或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摇,或手足掣 ,或背脊强直,或头项反折,或屈指如数,皆由以儿当风取凉,乳哺失节之所为也。其痫瘥后而肿满者,是风痫。因小儿浓衣汗出,因风取凉而得之。初发之状,屈指如数,然后掣 是也。其痫虽瘥,气血尚虚而热未尽,在皮肤与气相搏,致令气不宣泄,故停并成肿也。

  《集效方》治小儿痫瘥后,气血尚虚,而热在皮肤与气相搏,遍身头面皆肿,宜服黄芩汤方黄芩 泽泻 通草(太通也。各八分) 木猪苓(去皮柴) 杏仁(汤浸,去皮尖。各六分) 柴胡 桑白皮(各七分) 泽漆叶(四分)上为粗末,每服抄三钱,水盏半,煎至五分,去滓。量大小,乳食后放温服。

  《集效》又方龙胆 葵子 葳蕤 茯苓 前胡(各一分)上五味为粗末。每服方寸匕,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小儿乳食后服一合。

  卷第十一

  痫瘥不能语第十二《巢氏病源》小儿发痫瘥后六七岁不能语候:凡痫发之状,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摇,或手足螈 ,或脊背强直,或颈项反折,屈指如数。皆由以儿当风取凉,乳哺失节之所为也。而痫发瘥后不能语者,是风痫。因儿衣浓汗出,以儿乘风取凉太过,为风所伤得之。其初发之状,屈指如数,然后发螈 是也。心之声为言,开窍于口。其痫发虽止,风冷之气犹滞心之络脉,使心气不和。其声不发,故不能言也。

  《集效方》治小儿痫瘥后,风冷留滞于心络,使心气不和语声不发,宜《千金》大补心汤方。

  黄芩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甘草 茯苓 桂心 石膏 半夏 远志(去心。各四两) 生姜(六两) 大枣(二十枚) 饴糖(一斤) 干地黄 阿胶 麦门冬(去心。各三两)上十四味 咀。每服一大撮,入前饴糖半匙许,水一盏半,煮至半盏。量儿大小分减,空心乳食前服,日二。

  卷第十二(五痫异治)凡五门

  卷第十二

  风痫第一《巢氏病源》:小儿风痫者,由乳养失理,血气不和,风邪所中。或衣浓汗出,腠理开张,(《圣惠》于此又云:当风解脱。)风因而入。如得之时,先屈指如数乃发,掣缩是也,当与豚心汤。又,病先身热,螈 ,惊啼唤而后发(《圣惠》以唤字为笑字。)痫。脉浮者为阳痫,内在六腑,外在肌肤,犹得易治。病先身冷,不惊螈不啼唤,乃成病。

  (《圣惠》亦以唤字为笑字。)发时脉沉者为阴痫,内在五脏,外在骨髓,极者难治。病发时身软,时醒者谓之痫;身强直,反张如尸,不时醒者谓之痉。诊其心脉满大,痫螈筋挛。肝脉小急,亦痫螈筋挛。尺寸脉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必腰背强直,不得俯仰。小儿风痫,三部脉紧急,其痫可治。小儿脉多似雀 。(《圣惠》云:雀啄。)要以三部脉为主,若紧者必风痫。凡诸痫发,手足掣缩,慎勿持捉之,捉之则令曲戾不随也。

  《千金》治少小风痫,积聚,腹痛,夭矫,二十五痫。

  大黄汤方大黄 人参 细辛 干姜 当归 甘皮(各三铢。甘皮,《婴孺方》用甘草)上六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四合,服如枣许,日三。

  《千金》治小儿风痫,胸中有痰。

  白羊鲜汤白羊鲜(三铢) 蚱蝉(二枚) 大黄(四铢) 甘草(炙) 钩藤皮 细辛(各二铢) 牛黄(如豆大四枚,别研) 蛇蜕皮(一寸)上八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分五服,日三。若服已尽,而痫不断者,可更加大黄、钩藤各一铢,以水渍药半日,然后煮之。(此方与《圣惠》分两稍异。)《图经》:《箧中方》治小儿风痫。

  上取蝎五枚,以二大石榴割头去子作瓮子,纳蝎其中,以头盖之。纸筋和黄泥封裹,以微火炙干;渐加火烧令通赤,良久去火;待冷去泥,取中焦黑者细研。乳汁调半钱匕,灌之便定。儿稍大,则以防风汤调末服之。

  《外台》:《广济》疗大人、小儿风痫,卒倒呕沫,无省觉方。

  麻黄(去节) 大黄 牡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