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干蚱蝉(七枚,微炙) 白藓皮(一两) 钩藤 细辛(去土) 川大黄(锉,微炒) 天麻 牛黄(别研。各一分) 蛇蜕皮(五寸许,炙令黄)上捣、罗为末,同牛黄拌匀。每服一钱,水八分,入人参、薄荷各少许,同煎五分,去滓。稍热服。
张涣茯神汤方 治风痫,身体壮热不除,精神恍惚。
茯神 绵黄 独活 防风 羚羊角(屑。各一两) 肉桂 桔梗 甘草(微炒) 麻黄(去根节。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荆芥、乳香各少许,煎五分,去滓。放温服。
张涣芎犀散方 治风痫,多因不省。
川芎 犀角屑 独活(各一两) 蝎梢 人参 天麻(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两片,薄荷两叶,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刘氏家传》治风痫及小儿惊风。
上以芭蕉自然汁,时时呷一两口。甚者服及五升必愈。亦治小儿惊风。邵孚仲通直云:加麝香更佳。予见蒋元明秘校云:风 牙,颐颊肿痛。以自然汁一碗煎及八分,乘热嗽牙肿处,嗽尽即止。凡是风牙用之必愈。
颐颊肿而牙龈痛者,风牙也;颐颊不肿只牙龈肿痛者, 牙也。
《吉氏家传》治一切风痫。
木贼(半两,为末) 腊茶(一钱半)上件为末,拌匀。每服一钱,以磨刀清水调下,不计时候。服罢,吃少人参。
《吉氏家传》治热风痫。
茯神丸茯神 铁粉 参(各八分) 龙齿 栀子仁 子芩 升麻(各六分) 门冬子(三分)上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食前,浆水下二、三十丸。
《吉氏家传》治风痫。
水银丸水银 雄黄 蛇黄(各一分) 轻粉 生犀(末。各二钱)上细研水银,入肉枣,丸如○此大。蜜水化二丸。
卷第十二
惊痫第二《巢氏病源》小儿惊痫候: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精神伤动,气脉不定,因惊而发作成痫也。初觉儿欲惊,急持抱之,惊自止。故养小儿常慎惊,勿闻大声。每持抱之间常当安徐,勿令惊怖。又,雷鸣时常塞儿耳,并作余细声以乱之。惊痫当按图灸之、摩膏,不可大下。何者?惊痫心气不足,下之内虚则甚难治。凡诸痫正发,手足掣缩,慎不可捉之,捉之则令曲戾不随也。
《本草》治小儿惊痫方。
上以猪齿烧灰,饮服半钱匕,并治蛇咬。
《本草》治小儿惊痫方。
上以蛇黄,少水煮,研,服汁。
《颅囟经》治小儿、孩子二十四种惊痫,壮热,抽掣脚手,呕吐,夜啼,眼肿。安惊痫。
虎睛丸方虎睛(一枚。《圣惠》用一对) 栀子仁 茯苓(各二分) 牛黄(少许。《圣惠》用半两) 人参(一分。《圣惠》用一两) 钩藤 大黄(各四分) 犀角(末,一分。《圣惠》用二两) 黄芩(一分。《圣惠》用二两) 蛇蜕(七寸。
《圣惠》用一分,烧灰)上为末,以蜜丸黍大。空心熟水下,随年丸。轻者一服,重者三服,奶汁下亦得。《圣惠》熟水下。奶母忌一切生冷、油腻、毒物。
《广利方》治孩子惊痫,不知迷闷,嚼舌仰目。
上以牛黄一大豆,研,和蜜水服之。
《广利方》治孩子惊痫,不知迷闷,嚼舌仰目者方。
上以犀角末半钱匕,水三大合,服之,立效。
《葛氏肘后》疗小儿惊痫, 掣方。
上以大虫眼睛豆许,火炙,和水服,大良。
《婴孺方》用虎睛中水治一切痫。
《葛氏肘后》又方上取熊胆一两,豆大,和乳汁及竹沥汁服,并良。得去心中涎,至良。高家用效验。
《金匮要略》:风引除热,主癫痫汤。深师云: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螈 ,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千金方》用五两) 甘草(炙) 牡蛎(各二两,熬。《千金》各用五两。《外台》各三两) 凝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石膏 紫石英(各六两。《外台》此六味各八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华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温服一升。《巢源》:香港脚宜风引汤《千金》紫石煮散与此方治疮药味皆同。《外台》崔氏紫石汤治疗药味亦同,有分两不同者各注于下。注云:永嘉二年,大小儿频行风痫之病,得发,倒不能言;或发热,半身掣缩;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张思维合此散,所疗皆愈。
此方本仲景《伤寒论》方。
《千金》镇心丸 治小儿惊痫百病,镇心气方。
银屑(十一铢) 水银(二十铢) 牛黄(六铢) 大黄(六分) 茯苓(三分) 茯神 远志(去心) 防己 白蔹雄黄(别研) 人参 芍药(各二分) 防葵 铁精 紫石英 真珠(各四分)上十六味,先以水银和银屑如泥,别治诸药和丸。三岁儿,如麻子大二丸。随儿大小增减。一方,无牛黄一味。
《食医心鉴》治小儿惊痫方。
上以青羊肝一具,细起薄切,以水洗,漉出沥干。以五味酱醋食之。
《食医心鉴》治小儿惊痫,发动无时方。
上以猪乳汁三合,以绵缠浸,令儿吮之,惟多尤佳。
《食医心鉴》治小儿壮热,呕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