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一两) 牛黄(研) 阿胶(锉碎,炒如珠子) 藿香 麝香(研。各半两) 金箔(五十片) 雄黄(水磨通明者,四两,研)上件一十一味捣,罗、细研为末,更入乳钵内研如粉,以黄牛胆四十五个,取汁和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以盐一捻,和药细嚼,新水吞下。如牛胆少,以煎水相和。诸疾服之,心膈清凉如冰雪,便觉精神爽快也。

  《灵苑》辰朱虎睛丸 压惊悸,镇心脏,兼治小儿诸惊痫。(此方柏温恭进过,甚有功效)辰锦朱砂 白茯苓 黄芩 山栀子仁 人参(各一两) 虎睛(一对,用人) 牛黄 脑麝 犀角屑(各一分) 钩藤大黄(用湿纸裹,煨熟。各四两)上件一十二味并捣,罗为细末,以炼蜜为丸如鸡头肉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用金银汤下。人参汤亦得。

  卷第八

  多困第九《博济方》治小儿久患,转泻过多,脾胃虚弱,不进饮食,眼涩饶睡。

  脾困散天南星(末,半钱,生用) 冬瓜子(二十七粒)上件二味,用浆水一盏半,同煎至四分,空心温服。

  《谭氏殊圣方》:小儿多睡患心中,渐困沉沉转疾浓,乳食昏昏全不吃,四肢无力改形容。莫怨灶神并家鬼,《秘录》分明内印风,求取真珠琥珀散,灵方指授急宽通。

  琥珀散琥珀(末) 真珠(末。各一分) 朱砂 铅白霜(各半分) 红芍药(一分半)上为末。每服一字,金银薄荷汤下。

  《保生信效方》兰台散 治小儿骨蒸劳热,骨肉、五心烦躁。又大病后或大下后多睡,或全睡。

  乌梅肉(一两,焙干) 蛇黄(二两,醋淬二十遍)上同为末。每服二钱,以 汁调下。若小儿睡起不了了者,此为神不聚,此能收敛之。

  《凤髓经》神白散 治小儿脾困冷泻,多睡不醒,呕逆,心闷乱,喉内生涎。

  神曲(炙) 人参 茯苓 藿香叶 甘草(炒) 黄 (蜜炙,各一分) 白附子(炮,一钱) 大附子(一个,炮去皮、尖)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紫苏汤调下。

  《赵氏家传》六神汤 治小儿因病气弱,或因吐泻,胃虚生风,精神沉困,不思乳食,时时欲吐。养气、补虚、进食。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干山药 绵黄 (炙,刮去皮,细锉。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白汤点服。

  《吉氏家传》治泻后脾胃虚,四肢逆冷,眼慢多困,心躁吃水。

  惺脾散冬瓜子(去壳,一两) 桑白皮 硫黄(生。各半两) 腻粉上四味同研匀和,每服半钱至一钱,煎冬瓜皮汤调下,日进四服。服后体热可困,良久泻疏且住,却服芦荟丸。(方见疳泻门中。)《朱氏家传》治脾积冷多困。

  醒脾散天南星(一两) 大麦 白附子 良姜(用水煮天南星,煮干尽用南星,去良姜。以水一盏煮干,焙。各一两)草果子(去皮,用面裹,煨香,二两)上为末,每服半钱。用冬瓜子煎汤调,不去瓜子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惊风耽睡,然后取下惊涎。

  睡惊丸龙脑(半钱) 朱砂(二钱) 京墨 青黛 芦荟(各二钱半) 使君子(七个) 腻粉(二钱) 牛黄(一字)麝香(半字) 干蝎(三个) 金银箔(各五片为衣)上为末,以寒食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金银箔为衣。二岁、五岁以上二丸,薄荷汤化下。

  卷第九(惊风急慢)凡三门

  卷第九

  急慢惊风第一《养生必用》论:小儿惊痫,古医经方论但云阴阳痫,而今人乃云急慢惊。今立方一准古圣贤为治。阳痫属腑,于治痫方中去温药。阴痫属脏,于治痫方中用温药。寒温等药皆于治痫方中增损之,则无失。又小儿虫证与痫相类,学人审别之。

  钱乙附方论:小儿急慢惊、古书无之,惟曰阴阳痫。所谓急慢惊者,后世名之耳。正如赤白痢之类是也。

  阳动而速,故阳病曰急惊,阴静而缓,故阴病曰慢惊。此阴阳虚实寒热之别,治之不可误也。急慢由有热,热即生风。又或因惊而发,则目睛上插,涎潮,搐搦,身体与口中气皆热,及其发定或睡起即了了,如此故急惊证也。当其搐势渐减时与镇心治热药一、二服,(《直诀》中麝香丸、镇心丸、抱龙丸、辰砂丸及至宝丹,紫雪之类。)候惊势已定须臾,以药下其痰热。(《直诀》中利惊丸、软金丹、桃枝丸之类,或用大黄、朴硝等药。)利下痰热,心神安宁即愈。

  钱乙论:凡小儿急惊方搐,不用惊扰,此不足畏。慢惊虽静,乃危病也。急惊方搐,但扶持不可擒捉。盖风气方盛,恐流入筋脉或致手足拘挛。

  钱乙附方论治急慢惊,世人多用。一药有性温、性凉,不可泛用,宜审别之。又治慢惊药,宜去龙脑,纵须合使,必以温药为佐或少用之。

  《万全方》小儿诸风并天 客忤方论:小儿有急惊候,有慢惊候,又有天 候,又有客忤候,此数方大同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