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宝鉴》诸病渡必死候:汗出如珠不已。汗出粘臭。头躯向后。囟门肿起并陷。胸陷。喘气觉冷。口作鸦声。下药不得,喉内有涎粘塞。指甲青黑色。目直视不转睛。口中虫出不止。

  杨大邺《童子秘诀》凡小儿先看在外形证:一看唇肉不盖齿,二看鼻上紫黑色,三看眼啼哭无泪,四看身上不认痛,五看心胀不啼哭,六看大开双眼睡,七看四肢俱不收。

  又七恶候:一看囟门肿,二看脚心肿,三看手心肿,四看脐内肿,五看心上肿,六看眼角垂,七看抱来脚不缩。

  以上十四候并不可治。

  《五关贯真珠囊》:凡儿生下七日内谓之一腊以前,忌有三般病起:一曰锁禁,二曰脐风,三曰胎惊。颂曰:锁禁目须直,脐风撮口鸣,胎惊唇青色,三者候同名。

  《玉诀》小儿五脏绝伤候歌:瞪目筋拘肝肾伤,胃虚惊逆面青黄,心绝不言鱼口噤,喘促长嘘肺受殃。(此看损绝,次别生死,须审详,用药即无误矣。)《玉诀》小儿恶候歌:啼哭无声不转睛,唇焦鼻黑脸偏青。涎粘齿啮频鱼口,两脚如钩手似钉。

  《玉诀》小儿危困候歌:目多直视作邪声,咬齿摇头不转睛。僵仆面青鱼口噤,遍身针灸疗无因。

  《凤髓经》杂病死候歌:吐泻生风眼上膜,风在掌中抓不觉。急惊过了喘无休,慢惊项软皮肤薄。盘肠气痛(一本作虫痛)胸中抓,嗽吐呕逆心凹恶。伤寒赤脉却相交,结热面黑皮毛落。疹子入腹眼不开,热泻出虫口干恶。锁口腰低唇鼻青,秋痢脾毒唇卷缩。此病因惊兼有积,岂无神仙留妙药。

  《庄氏家传》小儿诸疾形候:孩子有六件必死之状,不在用药治疗,其状失时矣。

  第一,孩子病重,汗如珠流者,其状必死也。第二,孩子紫点,干气息冷者,其状必死也。第三,孩子病重,卧如绳缠者,四肢不遂必死也。第四,孩子头足相就,四肢无力者,必死也。第五,孩子多食,下痢不止,口唇干焦,妄言如见神鬼,必死也。第六,向阴引声哭不重,良药纵其恶性,必死之状也。

  前六般,卢医扁鹊见之亦拱手难言。

  卷第三

  察形色治病第九汉东王先生《家宝》内台秘论:男女十岁以前,凡有不安,皆观其气色。面上如青纱盖定,从发际至印堂,不以疾状浅深,有者六十日必死。若至鼻柱,一月须亡。更到人中,不过十日。其色满面,即日哭伤。假使卢医亦难救疗。

  卷第三 察形色治病第九

  辨五脏受惊积冷热形证图图 肝脏受惊候:起发际,其色浅白,若至丞相,即变惊风,浑身发热,夜间多啼,宜下惊风药。若退即可调治,若其色不退,下至东岳即有死候。耳前穴黑,金克于木。若是外候,鼻干燥,眼睛吊上。肝主筋,筋缩则睛无光,即是肾绝。瞳子不转即是肝绝,爪甲黑也。

  肝脏受积候:起食仓,其色微黄,下侵衬眉即是受积。黑睛黄赤,早晚发热则多爱睡,乃有死候,啼哭无泪是也。

  肝脏受冷候:面青淡白,眼中泪出,齿龈淡白,口中清水,大便酸气,日中多睡,夜间煎迫者是也。

  肝脏受热候:起正眉薄薄赤气,即冲丞相。心裹于肝,两眼亦赤,多有眼脂,小者吐奶,大者吐食。有痰生风,早晚发热,多啼少睡。

  图 心脏受惊候:起印堂,其色微黑,下至眉心,赤则生风,若至鼻柱,即有死候。皮无血色,更生黑 ,水克于火,恶即雨日,亥子难过。兼有外候,即多焦渴,吃乳不收,舌退场门外是也。

  心脏受积候:起额角,太阳穴虚,两眼白赤,小便如泔,面合地卧,大极即吐热气,此恶候也。

  心脏受冷候:起太阳,黑筋脉子来侵印堂,面色淡赤,目即无光,要转奶食,口吐清水,日多烦渴也。

  心脏受热候:起面颊,更加赤色,多惊少睡,发干频渴,鼻下赤烂,口气冲人,牙床恶臭,睡卧开口,多有烦躁,外候则吐虫也。

  图 脾脏受惊候:起发际,其色微青,即传于肝。

  若至眉心,其色渐赤,即传于心;若至鼻柱,其色必白。若分两耳,黑气连之即生惊风。如此不退,一周时必死。其候主唇不盖齿,口无津液,此是脾绝。四肢垂冷,胃主四肢,即是脾绝,不中理也,五日后寅卯时死。其外候则泻黑血也。

  脾脏受积候:口唇黄色,两眼沉肿,早晚面浮,太阳穴调。外候头疼,腹胀,大便饮食不消化,频频夜起,伤冷则泻白粪。若脏热则赤;若冷热不调则赤白痢。

  脾脏受冷候:起眉心中岳,其色淡白来侵鼻柱,又及元珠即是。外候粪白,食不消化,泄泻无时,下应唇白,乃呕逆,面色黄赤也。

  脾脏受热,起太阳穴,白薄皮起如竹托,口唇干燥,兼有口气。外候若起,大便亦赤,夜间烦躁颠叫是也。

  图 肺脏受惊候:起发鬓,其色微赤,传于司空则生惊风。外候气喘无力,多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