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6-幼幼新书-第382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一钱,以水一小盏,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之。随儿大小 以意增减。
《圣惠》治小儿吐利,腹胁虚闷。
诃梨勒散
方 桂心(一分) 诃梨勒皮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陈皮(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冷热不和,吐利不止。
白术散
方 白术 木香 丁香 陈皮(焙。各一分) 麦门冬(三分,去心,焙)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吐利兼胸胁胀满
草豆蔻散
方 草豆蔻(去皮) 木香 五味子 人参 白茯苓 陈皮(汤浸去白。各一分) 诃梨勒皮 甘草(炙,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博济方》治小儿未及周 ,吐泻不止,因乳母气血劳神,或热奶伤胃,致有痰涎。
中和散
方 雄黄(好者少许) 大黄 五灵脂(各等分)

上件三味同研为细末。每服一字,磨刀水调下。
《谭氏殊圣》治小儿吐泻方。
白滑石 硫黄(各等分)
上细研,淘糯米泔调下一字。新生小儿未盈月及百日舌上生疮,口中白膏浓如池纸,用坯子燕脂少许,儿 病用女乳汁,女病用儿乳汁同调,涂舌上一宿,立效。
《谭氏殊圣》治小儿吐泻不止
乳香丸
方 乳香 朱砂(各一钱) 半夏(半两,汤浸七遍,切破,用生姜汁炒令黄色)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二丸,如五岁以上五、六丸,米饮下。
茅先生∶小儿吐泻
丁香散
方 丁香(二七粒) 肉豆蔻(一个) 木香(一钱)

以上三味研损,用醋面裹,热灰煨,令面赤色取出,不用面,入后药∶ 藿香 桂心(各半钱)
上此二味和前三味拌合为末。每服一字半钱,用陈米饭煮饮调下。
《婴孺》
皇子汤
治少小痢下、吐逆,壮热数日不止,不得乳哺,或但羸困欲死方。

甘草(炙) 牡蛎( 末) 芍药 桂心(各三两)
上为粗末。一岁儿水一升,内四方寸匕,煮三合顿服,日再。小儿以意加减。此能除热止痢,上下神验。
《婴孺》治少小惊,兼少小下痢,及吐十日以上。以意量之与服,二十日以上根据此方合服。苦七、八日以上倍加 药,过此以意消息增减。神妙方。
大黄(三钱) 钩藤(六合) 黄 (二分) 细辛(半分) 蛇蜕皮(三寸,炙) 蚱蝉(二个,炙) 甘草(一 分,炙)
上切,以水一升半煮五合,绞去滓,研牛黄五大豆许,入汤中。一服一枣许,日三夜一,亦同。灸两耳前 三炷,必瘥。无牛黄,以真麝香代之。
《婴孺》治少小寒中吐利及客忤。
温白丸
方 附子(炮) 桔梗(各二两) 人参(一两) 干姜(二分)

上为末,炼蜜丸。二十日儿麻子大一丸,五十日儿胡豆大一丸,百日儿小豆大一丸,不知加之。
《婴孺》
醋酒白丸子
治吐利寒中并客忤方。

半夏(洗) 人参(各三分) 桔梗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各四分)
上为末,以苦酒和丸小豆大。一服一丸,日三服。此是一岁服法。

钱乙异功散
温中和气,治吐泻,思食。凡小儿虚冷病,先与数服,以正其气方。

人参(切去顶) 茯苓(去皮) 白术 甘草(炒) 陈橘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二个,同煎至七分,食煎温热服。量多少与之。

钱乙玉露散
一名
甘露散
方 甘草(生,一分) 寒水石(嫩而微青黑,中有细纹者是) 石膏(坚白而手不可折者,有墙壁坚白石膏是,如无,

以方解石代之,敲段,段皆方是也。各半两)
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一钱食后温汤调下。

钱乙治壮热白饼子方
又名
玉饼子
滑石 轻粉 半夏 天南星(二钱,汤浸七次,为末。同上各一钱) 巴豆(二十四个,去皮膜,水一升,煮水尽 为度)

上研匀,巴豆后入。众药以糯米饭为丸,小绿豆大,捏作饼子。三岁以上三、五饼子,以下三饼子,煎葱白汤临卧 服。
钱乙附方
金液丹
治小儿吐泻,虚实极最妙。沈存中《良方》论金液丹云∶亲见小儿吐利剧,气已绝,服之复 活者数人。真不妄也,须多服多验。

钱乙附方 治小儿脾胃虚寒,吐泻等病及治冷痰。
齐州半夏(一两,汤泡七次,切,焙) 陈粟米(三分,陈粳米亦得)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半,生姜十片同煎至八分,食前温热服。
张涣治小儿三焦不调,停寒膈上,乳哺不消,胸膈痞满,甚则喘逆,吐利,肌体痿黄。
匀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