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主之。四、绕脐腹雷鸣,名寒痞,干姜主之。五、当心如杯,
不可摇动,名虫痞,牡丹主之。六、心下如盘,名气痞,鳖甲主之。七、生于寒热,腰背痛状如疟,名血痞,
虫主之。八、脓出腹中痛,名风痞,蜚蠊主之。
曾青 干姜 虫 紫石英 牡丹皮(去心) 桂心(各二分) 大黄 龙骨(各五分) 蜀漆(七
分) 龟甲(亦云鳖甲) 真珠 蜚蠊(各三分) 细辛(六分) 附子(炮,四分)
上十四味为末,视上所说,根据病所主,皆倍药分,和以蜜,未食服桐子大四丸。此是五、六岁儿所服,若
小儿,以意量之。日三服,丸子大小,量儿与之。服之当微烦,勿怪。腹中诸病皆出,神效。忌猪、鱼、菜
物。据上八说,疑别有鳖甲并用也。
《婴孺》治小儿先得寒热,腹坚牢强痞,不能饮食,不生肌肉,时苦壮热。\x鸡骨丸方\x
芎 当归 紫菀 大黄(蒸,三升米下) 茯苓(各三分) 杏仁(去皮炒) 桂心(各四分) 杜
衡白芷 石膏(各二分) 半夏(一分,洗)
黄雌鸡(一个,破腹,勿令中水,去肉取两胁翼及胫骨,干之,炙令黄色)
上为末,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日进三服,稍稍加之,神效。
《婴孺》治小儿患腹中痞结,常壮热方。
大黄(炙烟出) 鳖甲(炙黄) 茯苓(等分)
上为末,蜜丸大豆大。饮下,日三。小儿加减之。
《婴孺》治小儿胁下有痞,手足烦热。\x五参丸方\x
人参 苦参 丹参 沙参 元参 防风(各一两) 干姜 附子(各半两,炮)
虫(五个,炙) 大黄(四两,蒸三升米下) 蜀椒(一合,去汗) 巴豆(二十个,去皮、心,炒) 葶苈(一合,
炒)
上为末,别研巴豆,入匀,杵万下,蜜丸如小豆大。一岁儿一丸,日再,稍加丸数。
《婴孺》治小儿胁下积气,羸瘦骨立,圊便不节。\x大鳖头足丸方\x
鳖头、足(一具,酒浸一宿。炙令黄) 干漆(二分,炒) 紫芝 芍药 人参 栝蒌根(各三
分) 甘草(四分)
上为末,蜜和丸如胡豆大。一丸,日进三服。鳖截之,去颔、下段足,取腕前。
《婴孺》治小儿痞气,胁下胀满,腹中积聚、坚痛。\x鳖头丸方\x
鳖头(一个) 虻虫 虫 桃仁(炒。各三分)
上为末,蜜丸如小豆大。二丸,日进三服,以知为度。如不利,加大黄三分。
《婴孺》治小儿服汤已得大利,温壮已折,而滞实不去,心下坚,痞满不可按,辄啼,内有伏热诸候,集成此疾。
宜服破痞除热。\x甘遂汤方\x
甘遂 甘草(炙。各二分) 黄芩 大黄(各四分)
上以水二升,破鸡子二个和,取白投水中搅,令沫上,吹去之,内药煮九合。为二服。
《吉氏家传》取小儿痞方。
白丁香 紫丁香(各四十九粒) 舶上硫黄 密陀僧(各一块,皂皂子大) 五倍子(一个,
枣大) 黄鹰条(末,炒一钱) 麝(少许)
上末。如小儿瘦者,粟米饮下半钱;肥者大米饮下。并第七椎下两边灸之,须齐下火。疳、蛔虫自出如麸
片相似,效。



<目录>卷第二十二

<篇名>宿食不消第七

属性:《巢氏病源》小儿宿食不消候∶小儿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取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
脾胃则冷。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胃气和调则乳哺消化。若伤于冷则宿食不消。诊其三部,脉沉者,
乳不消也。
《圣惠》∶夫小儿宿食不消者,由脾胃冷故也。凡小儿乳哺饮食,取冷过度,则冷气伤于脾胃。缘胃为水
谷之海,与脾为表里,脾气磨而消之。其二气调和则乳消哺化,若伤于冷,则宿食不消也。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宿食不消,身体发热或发吐泻,宜用水精丹利之(方见夹食伤寒门中),却下补药调理。
如身上热不退,泻不止,仍发渴、心躁,宜进玉珍散二、三服。如更不退,须进银涎散一、二服,却将调胃气
药相间服。若只泻清水,宜用白龙丸二、三服。(三方并见本门。)
钱乙论∶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千金》治小儿宿乳不消,腹痛,惊啼。\x牛黄丸方\x
牛黄(三钱) 附子(炮裂,去皮、脐。二枚) 真珠 巴豆(去皮、膜) 杏仁(汤浸,去皮、尖。各一两)
上五味,捣附子、真珠为末,下筛;别捣巴豆、杏仁,令如泥,内药及牛黄,捣一千二百杵,药成。若干,
入少蜜足之。百日儿服如粟米一丸,三岁儿服如麻子一丸,五、六岁儿服如胡豆一丸,日三,先乳哺了,服
之。膈上下悉当微转,药丸全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以药丸全出为度。
《千金》\x崔文行平胃丸\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