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6-幼幼新书-第285页

(火炮黄色,去皮脐) 浓朴(姜汁制) 甘草(一半生一半熟。各三两) 陈橘皮(四两半,去瓤)
上件一时焙干锉碎捣,罗为末,更研为面。烧生姜三片,药末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食前热服。甚者 两服可效,一日进三服。忌生冷、动气物。
《张氏家传》\x参苓散\x 治小儿脾胃虚弱。常服养实,肥孩儿。神妙。
人参 白茯苓(去皮) 紫苏子(各炒) 甘草(炙。各半两) 木香(一分) 白术(一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浓煎,淡木瓜甘草汤调下,食前。
《庄氏家传》治小儿胃虚,去风醒脾。
冬瓜子(二十一枚) 天南星(末,一钱,根据常法炮制)
上同为末,水浸,蒸饼和丸绿豆大。每服五、七粒至十粒,温浆水下。
《庄氏家传》\x补虚和气散\x 人参 干葛 甘草(炮。各五两) 木香(三两) 麝(一钱) 茯苓(二两)
上为末,每服半钱,水五分,姜少许,同煎至三分,去滓温服。
《庄氏家传》\x小儿和脾散子\x 人参(一分) 白术 甘草(炙) 茯苓(各半分)
上件四味为末。每服半钱,水一小盏,生姜一片,煎三两沸,温服。
《庄氏家传》∶小儿和胃气,进饮食。\x丁香丸\x 丁香 木香 肉豆蔻 人参 茯苓(以上各二分) 藿香(一分半)
上件捣,罗为末,用朱砂二钱,香缠一钱,与前药相和;用枣瓤三个同研,面糊为丸如黍米大。米饮下,
随孩儿加减服之。
《王氏手集》调气\x白术丸\x 调脾胃,散风湿,去寒邪,治泄泻,乳食不化,止呕逆;腹胁胀痛,四肢 肿满,小便不利及减食羸瘦,久渐成疳疾。
白术 芍药 木香 当归(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一两作八十丸。每服一丸,食前,生姜米饮汤化下。
《王氏手集》\x七香丸方\x 治脾胃不和,呕逆泄痢,化痰饮,利胸膈,进乳食,止腹痛。
丁香 人参 水银(各一钱) 藿香 半夏(各一分)
上件生姜,面糊和枣肉研水银,作银液丸在内如绿豆大。食前,生姜、薄荷汤下十丸。更量大小加减丸数。
《吉氏家传》\x和气荣胃散\x 白术(水半盏煮干) 陈皮(水半盏浸,去白。以上各三分) 茯苓 甘草(各半钱)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一钱。调气,紫苏木瓜汤调下;泄泻虚羸,生姜陈皮饮下;疏利和气,水半盏,生 姜枣子煎至三、四分。凡病,未可急用药攻之,但用平和药三、二服。
《吉氏家传》\x和气开胃镇心丸\x 全蝎(五个) 脑子(一字) 酸枣仁(三钱) 金箔(一片) 紫苏(一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半丸,薄荷汤下,小孩儿一字。
《吉氏家传》\x顺气补虚调中散\x 人参 防风 藿香(以上各半两) 陈皮(去白,一分) 草豆蔻(五个,和皮用)
上为末。每服一钱或半钱,煎姜、盐、饭饮调下。
《吉氏家传》\x和气进食木香散\x 白术 人参 茯苓 川芎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半钱,饭饮调之下。
《吉氏家传》\x补虚顺气散\x 白术(一两) 青皮 甘草(炙) 茴香 木香(各半两) 肉豆蔻(五个,面裹煨)
上末,每服半钱,盐汤点服。
《吉氏家传》\x和胃进食人参膏\x 人参(洗) 白术 茯苓 川芎 僵蚕(净) 天麻(酒浸) 全蝎 上件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吉氏家传》治诸般气疾\x异功散\x 茯苓 人参 甘草(炮。各一两) 白术(四两,水一碗,煮干,切片子) 陈皮(三两,水煮五七沸,去白)
上件末,每服半钱。和胃气,紫苏、木瓜汤下。疳泻,陈米饮下二钱,更服 十粒玉柱丸(方见一切泄泻门中,)井华 水下作二服。温脾胃,姜枣汤调下。患后困,生姜木瓜汤下半钱。胃气不和,不思饮食,姜枣汤调下。
长沙医者郑愈补虚调气\x白术散\x 白术 白茯苓(各一钱) 陈皮 半夏(各半钱) 肉豆蔻(一个,煨) 人参(二钱) 甘草(炙,三寸)
上为末,每服二字,干紫苏汤调下。临卧又与天竺黄散退热。(方见潮热门中。)
<目录>卷第二十一<篇名>乳食不下第十属性:《圣惠》论∶夫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合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
若虚实不等,水谷不消,故令腹胀或泄利不能饮食,谓脾胃气不和,不能饮食也。
《千金》治少小胃气不调,不嗜食,生肌肉。\x地黄丸方\x 干地黄 大黄(各一两六钱) 茯苓(十八铢) 杏仁(汤浸去皮) 柴胡 当归(各半两)
上六味末之,以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服。
《圣惠》治小儿脾胃气不和,腹胁妨闷,不能饮食,四肢羸弱。\x人参散方\x 人参(去芦头) 黄 (锉) 甘草(炙微赤,锉) 丁香(各一分) 诃梨勒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