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6-幼幼新书-第220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七分) 汉防己 甘草(炙。各半分) 马牙硝(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水四分或一钱,煎。温服,一日三服。如壅甚,时时与服无妨。
《吉氏家传》治小儿上焦壅热及心肺虚热,嗽不止。
清肺丸
好连翘(一两) 脑子(少许,研)

上末,炼蜜丸弹子大。食后临卧含化。忌猪肉、湿面。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
半夏散
治小儿肺热咳嗽,止泻润肺。

半夏(一两,姜汁) 贝母(三分) 柴胡(去芦) 杏仁(炒,研) 川升麻 桑白 皮(炙) 地骨皮 款冬花 麦门冬(去心) 马兜苓 青橘皮(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上为末。每服一钱,薄荷一叶,绵一片裹药末,用水一盏,生姜一片,枣半枚,煎五分。用盏盛,放火上,
时时温服。忌生冷、毒物。
【目录】卷第十六【篇名】久嗽第十一属性:《圣惠》治小儿嗽久不止,心神烦闷。
栝蒌煎方
栝蒌(一颗,热者去仁,以童子小便一升相和,研绞取汁) 酥(一两) 甘草(一分,生为末) 蜜(二两)

上件以银锅子中熳火煎如稀饧。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钱,日四、五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嗽久不止。
不灰木散方
不灰木(用牛粪涂,烧令通赤) 贝母(煨令黄) 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新汲水一小盏,点生油一、二滴,打令散,煎至五分,去滓。分温二 服,日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小儿咳嗽,经年不瘥,喉鸣喘成疹。
麻黄丸方
麻黄(去节) 细辛 甘草(各二分,炙) 款冬花 柴胡 紫菀 茯苓 百部 枳实(炙,各 三分) 贝母 大黄(各五分) 黄芩(四分) 杏仁(六分,炒)

上为末,蜜丸乌豆大。四、五岁儿一服二十丸,日再稍加之。
《婴孺》治小儿久嗽上气连年,胸中迫满不得卧,但常抱坐。
附子煎丸
附子(二个,炮) 款冬花 芎(各二升) 细辛 矾石(各五分) 饴糖(二升) 蜀 椒(一升,去汗目合口者) 紫菀(十分) 五味子(四分) 竹根 射干(各一把) 白术(二分) 桂心(三分) 酒(三升)

上十二味以酒煎,候竹根黄黑,去滓;下饴糖于酒中,更煎令可丸。服桐子大一丸至十丸。
《婴孺》治小儿嗽,经时不瘥,一嗽气绝及伤肺见血。
桑白皮煎方
桑根白皮(切,五合,东行者) 白狗肺(一具,切) 甘草 茯苓 升麻 贝母(各 二十分) 芍药 杏仁(炒。各十分) 李根白皮(切,

四分) 淡竹青皮(八分) 款冬花 麦门冬(去心。各六分) 蜜 地黄汁(各一升) 黄芩(十一分)
上以水一斗,煮及三升,去滓,下杏仁膏、地黄汁、蜜,微火上煎,不住搅至二升三合,绵滤绞汁。二、
三岁儿一合温服之,日进五服,夜三服。
《凤髓经》
杏仁膏
治小儿日久咳嗽不瘥。

杏仁(去皮尖) 茯苓(去皮。各一分) 不蛀皂角(一挺,重一钱半,去皮,蜜炙,干)
上为细末,炼蜜为膏一皂子大。薄荷蜜水下。
《庄氏家传》治小儿久嗽不止。
柴胡(去芦) 黄芩(各半两) 甘草(炮,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煎葱汤调下,不过再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大人、小儿久嗽不止,痰吐、喘闷、气噎。
知母散
知母 贝母 柴胡 黄 (炙) 紫菀(洗) 马兜苓 半夏(白矾水煮,干为度) 杏仁(研,去 皮尖) 桑白皮(炙) 白矾(研) 款冬花(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七分盏,同煎三分,去滓,时时服。或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每服五、七丸,生 姜汤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
贝母散
治小儿久嗽、气急。

贝母(煨微黄) 杏仁(汤浸,去皮炒) 麦门冬(去心) 款冬花(各一分) 紫菀(半两,去苗)
上为末,用乳汁调下半钱。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
半夏丸
治小儿久嗽、痰吐,头疼。

半夏 天南星(各一两,皂角水二味煮干) 白矾 石膏 川乌头(炮。各一分)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绿豆大。每服十丸,生姜汤下。
【目录】【篇名】卷第十七属性:(寒热疟瘴)凡二十二门 【目录】卷第十七【篇名】痰实第一属性:《巢氏病源》小儿痰候∶痰者,水饮停积胸膈之间,结聚痰也。小儿饮乳,因冷热不调,停积胸膈之间,结 聚成痰。痰多,则令儿饮乳不下,吐涎沫,变结而微壮热也。痰实壮热不止,则发惊痫。
《千金》治小儿痰实结聚,宿癖羸露,不能饮食。
真珠丸方
真珠(半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 蕤仁(去皮,二百枚) 巴豆(去皮膜,四十粒)

上四味末之,蜜丸。期岁儿,服二丸,如小豆大;二百日儿,服如麻子二丸,渐增,以知为度。当下病赤、
黄、白、黑葵汁,纵下勿绝药,病尽下自止。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