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3-小儿药证直诀-第10页

,吐、喘不止。请钱氏,下褊银丸一大服,复以补肺汤、补肺散治之。或问∶段氏子 咯血肺虚,何以下之?钱曰∶肺虽咯血,有热故也。久则虚痿,今涎上潮而吐,当下其涎,
若不吐涎,则不甚便。盖吐涎能虚,又生惊也。痰实上攻,亦能发搐,故以法只宜先下痰,
而后补脾肺,必涎止而吐愈,为顺治也。若先补其肺,为逆耳!此所谓识病之轻重先后为治 郑人齐郎中者,家好收药散施。其子忽脏热,齐自取青金膏,三服并一服,饵之。服毕 三更泻五行,其子困睡,齐言子睡多惊,又与青金膏一服,又泻三行,加口干身热,齐言尚 有微热未尽,又与青金膏。其妻曰∶用药十余行未安,莫生他病否?召钱氏至,曰∶用药十 余行未安,莫生他病否?召钱氏至,曰∶已成虚羸。先用前白术散,时时服之,后服香瓜丸 ,十三日愈。
曹宣德子,三岁,面黄,时发寒热,不欲食而饮水及乳。众医以为潮热,用牛黄丸、麝 ,不愈。及以止渴干葛散,服之反吐。钱曰∶当下白饼子,后补脾。乃以消积丸磨之,此乃 癖也。后果愈。何以故?不食,但饮水者,食伏于管内不能消,致令发寒,服止渴药吐者,
以药冲故也,下之即愈。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大青膏属性:治小儿热盛生风,欲为惊搐,血气未实,不能胜邪,故发搐也。大小便根据度,口中气热 ,当发之。
天麻(末一钱) 白附子(末生一钱五分) 青黛(研一钱) 蝎尾(去毒生末) 乌蛇梢肉(
酒浸焙干取末各一钱) 朱砂(研) 天竺黄(研)
上同再研细,生蜜和成膏,每服半皂子大至一皂子大。月中儿粳米大。同牛黄膏、温薄 荷水化一处服之。五岁以上,同甘露散服之。
学海案∶“聚珍本”蝎尾、蛇梢肉各五分,有麝香研,同朱砂、竺黄各一字匕。方末 云《阎氏集宝生信效方》内小儿诸方,言皆得于汝人钱氏,其间大青膏无天麻,有大青生研 一分,其余药味,分料和制,与此皆同。其方下证治云∶治小儿伤风,其候伸欠顿闷,口中 气热,恶风脉浮,比此为详。只用薄荷汤下。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凉惊丸属性:治惊疳。
草龙胆 防风 青黛(各三钱) 钩藤(二钱) 黄连(五钱) 牛黄 麝香 龙脑(各一字)
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金银花汤下。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粉红丸属性:(又名温惊丸)
天南星(腊月酿牛胆中百日,阴干,取末四两别研,无酿者,只锉炒熟用) 朱砂(一钱 五分研) 天竺黄(一两研) 龙脑(半字别研) 坯子胭脂(一钱研,乃染胭脂。)
上用牛胆汁和丸,鸡头大,每服一丸,小者半丸,沙糖温水化下。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泻青丸属性:治肝热搐搦,脉洪实。
当归(去芦头切焙秤) 龙脑(焙秤) 川芎 山栀子仁 川大黄(湿纸裹煨) 羌活 防风 (去芦头切焙秤)
上件等分为末,炼蜜和丸,鸡头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煎竹叶汤同沙糖温水化下。
学海案∶“聚珍本”方后附录云,王海藏斑疹改误云,东垣先生治斑后风热毒,翳膜气 晕遮睛,以此剂泻之,大效。初觉易治。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地黄丸属性: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 白等方。
熟地黄(八钱)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去皮各三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泻白散属性:(又名泻肺散)
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
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一两) 甘草(炙一钱) 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 ,食前服。
学海案∶“聚珍本”甘草作半两。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阿胶散属性:(又名补肺散)
治小儿肺虚气粗喘促。
阿胶(一两五钱麸炒) 黍粘子(炒香) 甘草(炙各二钱五分) 马兜铃(五钱焙)
杏仁(七个去皮尖炒) 糯米(一两炒)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导赤散属性: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切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心胸亦 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生地黄 甘草(生) 木通(各等分)
上同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一本不用甘草,用黄芩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益黄散属性:(又名补脾散)
治脾胃虚弱及治脾疳,腹大,身瘦。
陈皮(去白一两) 丁香(二钱,一方用木香) 诃子(炮去核) 青皮(去白) 甘草(炙各 五钱)
上为末,三岁儿一钱半,水半盏,煎三分,食前服。
<目录>卷下·诸方<篇名>泻黄散属性:(又名泻脾散)
治脾热弄舌。
藿香叶(七钱) 山栀子仁(一钱) 石膏(五钱)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