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2-小儿痘疹方论-第3页

内耗。血气不荣。疮虽起发。亦不能靥也。如身温腹胀。切牙喘渴者难治。缘谷食 去多。津液枯渴。饮水荡散真气。故多死矣。速与十一味木香散救之。如不应。急用十二味异功散。
愚按前症。兼手足指冷。面色青白等症者。属阳气虚寒。急用木香散。阳气脱陷。用异功散。脾 气虚弱。用六君子汤。血气虚弱。用八珍汤。不应。用十全大补汤。○一小儿第九日不红活。不贯脓。
云殁于十三日。陈院长谓属虚寒。用十一味木香散二剂。渐红活。贯脓。又用紫草木香汤。及人参白 术散而愈。○族侄孙衍庆六岁。出痘稀少。疮痂悉落。至十三日。身烦热而畏寒。手足逆冷。浓衣围 火不能温。皆谓不治。余思大热而不热者。是无火也。急用人参理中汤煎服一杯。肢体顿温。更用人 参白术散调理而痊。○一男子年二十余。发热烦燥。痘黯出血。足热腰痛。用圣济犀角地黄汤二剂而 贯脓。用地黄丸料数剂而疮靥。○一男子年将三十。出痘色紫。作渴饮水。腰痛足热耳聋。余谓肾虚 之症。用加减八味丸料。煎与恣饮。热渴顿止。佐以补中益气汤。加五味。麦冬而愈。○一小儿十二 岁。出痘色黯。两足及腰热痛。便秘。咽舌干渴。引饮不绝。众谓肾虚不治。先君用加减八味丸料作 大剂。煎与恣饮。至二斤。诸症悉退。又佐以补中益气。及八珍汤各十余剂而痊。
凡四五日不大便。用嫩猪脂一块。以白水煮熟。切豆大与食之。令脏腑滋润。使疮痂易落。切不 可妄投宣泻之药。元气内虚。则疮毒入里。多伤儿也。
愚按前症。若因热内蕴。宜用射干鼠粘子汤解之。或发热作喝。或口舌生疮。或咽喉作痛。并宜 用之。
凡疮疹初出。两三日至十三日。当忌外人及卒暴风寒秽恶之气。轻者三次出。大小不一。头面稀 少。眼中无根。窠红肥满光泽也。重者一齐出。如蚕种灰白色。稠密泻渴。身温腹胀。头温足冷也。
轻变重者犯房室。不忌口。先曾泻饮冷水。饵凉药也。重变轻者避风寒。常和暖。大便稠也。
愚按丹溪先生云。痘疹密则毒甚。用人参败毒散、犀角地黄汤。或以凉药解之。虽数帖亦不妨。
○一小儿痘疹甚密。至九日贯脓不满。色不红活。或云当殁于十二日。余以为气血虚弱。用八珍汤内 加糯米百粒。数剂。至十五日。脓完色正。结痂而愈。○一小儿五岁。出痘密而色白。属虚弱也。始 末悉。用补托之药而安。旬余。饮食过多。忽作呕吐。面白兼青。目唇牵动。先君以为慢脾风症。用 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不信。翌日手足时搐。服煎药而不应。急加木香、干姜。二剂而愈。○ 一小儿第五日矣。稠密色黑。烦躁喜冷。先君以为火极似水。令恣饮芹汁。烦热顿止。乃以地黄丸料 服之。至二十余日而愈。
凡身热发烦渴者。宜用六味人参麦门冬散治之。如不应。用七味人参白术散。
愚按前症。若渴而饮冷者。脾胃实热。宜用麦门冬散。若渴而饮汤者。气虚热渴。宜用白术散。
若大渴引饮。面赤。血虚发躁也。用当归补血汤。
凡痘疹欲靥已靥之间。而忽不能靥。兼腹胀烦渴者。急用十一味木香散。
愚按前症。若兼恶寒。或四肢冷。疮毒去而脾胃虚寒也。宜用前药。若十指逆冷、切牙等症。阳 气脱陷也。用十二味异功散。脾气虚陷用六君。加川芎、当归、黄 主之。○一小儿九岁出痘。第七日发热烦躁。
不贯脓。色灰白。寒战切牙。泻渴腹胀。手足冷。时仲夏饮沸汤而不热。腹中阴冷。先用木香散二剂 益甚。用异功散一剂顿安。又用六君子加附子三分。二剂后用调补之剂。至十四日而愈。
凡痘疮欲靥已靥之间。忽头面温。足指冷。或腹胀泻渴气促者。急服十二味异功散。若十一二日。
当靥不靥。身不壮热。闷乱不宁。卧则哽气烦渴啮牙者。急用十二味异功散加归术。以救阴阳表里。
凡痘疮已靥。烦渴不止。或头温足冷。或腹胀。或泻。或切牙。多致难愈。急用十一味木香散以 救之。已上之症。若误用蜜水生冷之物。则转加热渴而死。
愚按前症。属脾胃亏损。内真寒而外假热耳。非温补不救。如前药未应。用十全大补汤。加附子 以纯补之。○一小儿头生一疖。出脓将愈。忽疖间肿胀。发痘二十余颗。遍身赤点。用快 汤而渐出。
用紫草散倍加参、 而出完。用托里消毒散而脓贯。用托里散而疮靥。○一小儿痘已靥。其痕色赤而 错纵。日食粥七八碗。作渴面赤。先用白术散二剂。渴减五六。粥减太半。又用四君加芜荑、黄连 二剂。痕平色退。乃用八珍汤。加芜荑、山栀而痊。○一小儿痘疮愈后泄泻。饮食不化。此脾肾气虚。
用六君加补骨脂、肉豆蔻治之而愈。○一小儿痘疮将愈。患泄泻。侵晨为甚。饮食不化。属脾肾虚也。
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二神丸而愈。
凡身壮热。经日不除。如无他症。用六味柴胡麦门冬散治之。热退即止。如不愈。服七味人参白 术散。
愚按前症。若肝胆热毒。用柴胡麦门冬散。若肝经血虚。用四物汤。加黄 、柴胡。若中气虚热。
用人参白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