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去皮脐)
上为末。以生绢袋盛。井花水摆出。如有渣滓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于瓷盆中日晒夜露。至晚撇去旧水。
别用井花水搅又晒。至来天早。再换新水搅。如此法春三夏五。秋七冬十日。去水晒干如玉片。研细糯米煮
粥清。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汤下。瘫风酒下。并不拘时。
琥珀抱龙丸 抱龙之义。抱者保也。龙者肝也。肝应东方青龙木。木生火。所谓生我者父母也。肝为母。心为子。
母安则子安。心藏神。肝藏魂。神魂既定。惊从何生。故曰抱龙丸。理小儿诸惊。四时感冒风寒。瘟疫邪热。致烦
躁不宁。痰嗽气急。及疮疹欲出发搐。并宜可投。
真琥珀(一两五钱) 天竺黄(一两) 檀香(细锉)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各一两五钱)
粉草(三两去节) 枳壳(去y麸炒) 枳实(去y麸炒各一两) 朱砂(五钱先以磁石引去铁屑次用水乳钵
内细研取浮者飞过净器内澄清去上余水如法制以朱砂尽晒干用) 山药(十两) 珍珠(五钱) 牛黄(一
钱) 胆南星(一两) 金箔(四百片)
上研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五分重。其药性温平。不寒不燥。驱风化痰。镇心解热。安魂定惊。和脾健胃。添壮
精神。薄荷汤下。伤风发热。鼻塞咳嗽。葱白汤下。痘疹见形惊跳。白汤下。因着惊发热。睡卧不宁。灯心汤下。夏
月发热呕吐。麦门冬汤下。因吃母发热病乳。致身热不宁。甘草汤下。脾胃不和。头热黄瘦懒食。砂仁汤下。痰
涎壅盛。生姜汤下。并不拘时服。初生数日者。每丸作四次服。或三分之一。或半丸。数岁者。每服一丸。量儿大
小加减可也。



<目录>卷下\附方

<篇名>诸热门

属性:生犀散 治心经虚热。
生犀角(镑取末二钱) 地骨皮 赤芍药 柴胡 干葛(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地骨皮散 治虚热潮作。应时而发。如潮信之不失其期也。亦治伤寒吐热及余热。
知母 甘草(炙) 半夏 银柴胡 人参 地骨皮 赤茯苓(各等分) 如有惊热。加蝉蜕天麻黄芩。若加秦艽。
名秦艽饮子。
十味人参散 治潮热身体倦怠。
柴胡 甘草 人参 茯苓 半夏 白术 黄芩 当归 白芍 葛根 加姜三片。水煎服。
大柴胡汤 解利风热。痰嗽腹胀。及里症未解而潮热。
柴胡(四两) 黄芩 白芍(各一两半) 大黄 半夏(制各七钱半) 枳实(七钱) 甘草(一两小方故多用)
上锉剂。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温服无时。
天竺黄散 治小儿惊风热。
天竺黄 川郁金 山栀子 僵蚕(炒去丝嘴) 蝉蜕(去土) 甘草(等分)
上为末。每岁五分。熟水薄荷汤皆可服。不拘时。
甘露散 治小儿惊热。通利小肠。去惊涎。清心止烦。安神稳睡。
寒水石(研软而微青中有细纹者是) 石膏(研各二两) 甘草末(一两)
上为末和匀。量儿大小。或一钱或五分。热月冷服。寒月热服。用薄荷汤。或灯心汤调服。被惊心热不宁。睡卧
不安。皆可服。小便不通快。麦门冬灯心汤调下。加朱砂名加砂甘露散。一方有赤茯苓一两尤妙。
四顺清凉散 治三焦积热。遍身红肿。口唇生疮。惊痰潮热。大便秘结。
当归 赤芍药 川大黄 炙甘草(各一钱五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下。如小便不通。灯心汤下。
栀子清肝散 治三焦及足少阳经风热。耳内作痒。身热生疮。或胸间作痛。寒热往来。
柴胡 黑栀 丹皮(各一钱) 茯苓 川芎 芍药 当归 牛蒡(炒各七钱) 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 治肝胆三焦。风热怒火。或乍寒乍热。或身热头发疮毒等症。
柴胡(一钱五分) 黄芩(炒) 人参 川芎(各一钱) 黑栀(一钱五分) 连翘 甘草(各五分) 桔梗(五
分)
上水煎服。
滋肾丸 治肾热。
黄柏(酒拌炒焦三钱) 知母(二钱) 肉桂(五分)
上为末。水法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牛黄凉膈丸 治风壅痰实。蕴积不散。头痛面赤。心烦潮热。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睡卧不安。口渴唇焦。咽痛颊
赤。口舌生疮。
牛黄(一钱) 甘草(一两) 寒水石 牙硝(枯) 石膏(二两) 紫石英 片脑 麝香(各五分)
胆星(七钱五分)
上蜜为丸。重三分。薄荷人参汤。嚼下一丸。
三黄丸 治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心膈烦躁。大小便秘涩。五脏实热。或下鲜血。疮疖热毒。
黄连 黄芩 大黄(煨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