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而喜睡。医又以铁粉丸下之。其病益甚。至五日大渴引饮。唇白不食。召乙看之。乙曰。此肺怯
有热。不可下之。若下之。
则损脾胃。致虚羸也。乃用白术散。更以术一两。煎药汁三升。使任意取足服。朱曰。饮多不作泻否。乙曰。无
生水不作泻。纵泻亦不作怪也。但不可下耳。朱曰。先治何病。乙曰。止泻治涎。退热清神。皆此药也。至晚服
尽。乙看曰。更可服之,又作三升。服尽稍愈。第三日又作三升与服。其子不渴无涎。遂投阿胶散二服而安。以
上三证。皆因误行转下之药。亡耗津液。致胃虚发渴不食。而成虚羸。钱乙并先煎白术散与服。以生胃中津液。
得胃气正。然后根据本病为治也。如齐郎中子藏热。与香瓜丸。朱监簿子心虚热。与生犀散胡黄连丸。次子
肺怯。与阿胶散。并皆安愈。故阎孝忠云。转下过多。泄泻等诸病烦渴者。皆津液内
耗也。不问阴阳。煎钱乙白术散。使满意取足饮之。弥多弥好。今特为详而论之。使学人法矣。钱乙所用方。本
集载之外。治虚羸诸方。具于后。
\x丁香黄 散\x
治脾胃虚弱不能食。渐致肌瘦虚羸。
丁香 绵黄 (锉) 人参(去芦) 白术 当归(去芦) 鳖甲(涂酥炙焦去裙 各一两) 胡黄连 甘
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二片。枣一个。煎至五分。去渣温服。食前。
\x集香煎\x
治如前。
丁香 沉香 木香 藿香(去土) 浓朴(去粗皮姜制各一两) 白术 白茯苓 白豆蔻(各半两)
上为细末。入研细麝香一钱拌匀。以水一升。蜜半斤。大枣三十枚。生姜二十片。于银器中慢火熬成膏。去
姜枣不用。搅匀。顿当风处阴干。每用皂角子大。米饮化下。乳食前。
\x国老丸\x
治瘦瘠虚羸。 少气。以甘草炙焦黄。杵末。炼蜜和丸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下。日三服。一岁儿五
丸。以上者七八丸。以意加减。无时。



<目录>卷十四

<篇名>咳嗽论(附痰饮上气)

属性:夫咳嗽者。内经以为肺感微寒而所作也。若七八月之间。肺气旺盛之时。病嗽者。其病必实。非久病也。其
证面赤痰盛而身热。治当下之。钱乙用葶苈丸。若病久者。不可下。若十一月十二月嗽者。
乃伤风寒嗽者。风寒从背第三椎肺俞穴入。其证烦闷恶风憎寒。昼轻夜甚。治当汗之。钱乙用麻黄汤。若有热
证。则面赤饮水。涎壅咽喉不利。钱乙兼用甘桔汤。若嗽于五六月间。其病身热痰盛唾粘。或痰盛不甚喘。面
赤或时饮水。钱乙并以褊银丸下之。若肺盛。嗽而后喘。身热闷乱而肿。或饮水不饮水者。钱乙用泻白散。昔钱
乙治张氏孙儿九岁。病肺热咳嗽。前医以珠犀龙麝牛黄药治之。一月不愈。其证咳嗽喘急闷乱。饮水不止。全不
能食。召乙治之。乙用使君子丸益黄散。张曰。本有热。何又行温药。他医用凉药攻之。一月尚无效。乙曰。凉
药久则胃寒不能食。小儿虚不能食。当与补脾。候饮食如故。即泻肺经。病必愈矣。服补脾药二日。其子欲饮
食。以泻白散泻肺遂愈。张曰。何以不虚。乙曰。先实其脾。然后泻肺。故不虚也。
又伤风寒咳嗽。无热证而但嗽者。钱乙用麻黄汤。及化痰药治之。若肺虚。而嗽有哽气。时时长出。喉中有
声者。此久病当补也。钱乙用阿胶散。昔钱乙治杜氏子五岁。自十一月病嗽,至三月未止。始得嗽而吐痰。乃风
寒入肺也。风在肺中。故嗽而吐痰。宜以麻黄辈发散。后用凉药压之。即愈。他医却以诸药下之。其肺即虚而嗽
甚。至春三月间尚未愈。乃召钱氏看之。其候面青而光。嗽而喘促哽气。又时长出气。钱曰。病困十已八九矣。
所以然者。面青而光。乃肝气旺也。春三月者。肝之位。肺衰之时也。嗽者肺之病。自十一月至三月久。即肺虚
痿。又曾下之。脾肺子母俱虚。复为之所胜。此为逆也。故嗽而喘促哽气。长出气也。乙急与泻青丸泻肝后。
与阿胶散实肺。次日面青而不光。乙又与补肺。其嗽如前。又与泻肝。未已。而又加肺虚。唇白如练。乙曰。此
病必死。不可治也。何者。肝大旺而肺虚绝。肺病不得时。而肝胜之。今三泻其肝。而肝病证不退。三补其肺。
而肺病尤虚。此不久生。故言死也。此证病于秋者。十救三四。病于春夏者。十难救一。果大喘而死。
又肺气不足。谓寒邪所干。咳嗽喘满短气者。治补肺。昔钱乙治李转运孙八岁。病嗽而喘满短气。他医以为
肺经有热。用竹叶汤牛黄膏治之。三日加喘。召乙治之。乙曰。此肺气不足。复有寒邪。即便喘满。当补肺脾。
勿服凉药。李曰。已服竹叶汤牛黄膏。乙曰。何治也。前医至曰。退热退涎。乙曰。何热所作,医曰。肺经热而
生嗽。嗽久不除生涎。乙曰。本虚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