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治热病,小便热结不通。
石苇 瞿麦(各一钱) 木通(七分) 冬葵子(半合,研) 黄芩(七分) 甘草(五分)
灯心二十寸,水煎。用螺蛳加麝香,盐捣罨脐上。
\x蜜导法\x 大便秘结,气弱者用此,老人虚秘甚效。
白蜜(四两,炼老入) 皂角末(少许)
小儿,捻枣核大,湛猪胆用之。多用数个不妨。
猪胆导法(用细竹管磨滑,送入谷道,将胆灌入。)
\x葱饼熨法\x 治气虚阳脱,体冷无脉,厌厌气息欲绝。
葱(一束,用细绳缠如饼,去根叶,惟存白,二寸许)
将一头烘热,着脐,将熨斗熨上,令葱饼热气透入腹中。更作三四饼,坏则换之,候病醒,手足温,有汗方止。内
服四逆汤。
\x雀茶饮\x 治延缠日久,无药可愈者,及发黄症。
雨前茶(真清明前者)
入锅炒焦,用水烹之,候温,令频频饮之,即愈。
\x伤寒灸法\x 此三穴(阴厥,脉微欲绝,囊缩遗尿,肠鸣俱效。)
气海穴(在脐一寸,看儿大小。治阴厥,手足逆冷) 石门穴(在脐下一寸五分) 关元穴(在脐下一指)
阳陵泉(二穴,在脐下一寸二分)



<目录>中卷

<篇名>咳嗽论

属性:夫肺属金,时应乎秋,外主皮毛,形寒饮冷则伤肺,喜温而恶寒。如受寒邪,则皮毛先受其病矣。失于表散,则寒
注于肺经;而生咳嗽。咳为有声,肺气伤而不清;嗽为有痰,脾湿动而生痰。须明四时,而施补泻。如秋季肺经正旺,
其病咳者,病必实。其症∶面赤身热,痰涎壅盛,法当下痰,降火为先。冬季咳嗽,病则头痛身热,口干鼻塞,乃伤于
寒也。药以辛散为主。故云∶轻则伤风,重则感寒。更当辨脉、视症而别之。伤寒,面垢,脉紧数;伤风,面赤,脉浮
缓。大凡热则泄之,寒则散之,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发散必以辛甘,涌泄系乎酸苦。临时视症,故难执方,补泻
宣通,尤谨严于投剂。
\x加味参苏饮\x 治伤风咳嗽,及四时瘟疫。
紫苏 干葛 陈皮 茯苓 半夏 枳壳 桔梗 前胡 人参 甘草
春加升麻、防风;夏加香薷、石膏;秋加杏仁、金沸草、桑皮;冬加麻黄、杏仁、桂枝。
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视儿大小加减。
\x苏沉九宝汤\x 治肺受寒邪,吼哮喘急,咳嗽声重。
紫苏 麻黄 杏仁 陈皮 桑皮 大腹皮 紫苏子 薄荷 官桂 甘草
生姜三片,水煎,热服。
\x麦煎散\x 治四时感冒,伤风咳嗽,潮热往来,昏沉多睡,夹惊夹食,浑身壮热,痧痘后余毒未解,并效。
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知母 贝母 地骨皮 葶苈 滑石 桑皮 人参(肺热,用沙参) 薄荷(各等分)
生姜三片,浮小麦百粒,水煎。
\x金沸草散\x 治伤风咳嗽,痰涎壅盛。
麻黄 荆芥 半夏 白芍 前胡 金沸草(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
\x二陈汤\x 治一切咳嗽痰饮。
陈皮(二钱) 半夏(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
\x苏子降气汤\x 治咳嗽日久,虚火上炎,痰涎壅盛,气不升降。此药降火、清痰、顺气。
当归 陈皮 半夏 甘草 浓朴 苏子(炒) 肉桂 桑皮
生姜三片,水煎。咳甚,加杏仁、五味。
\x清肺饮\x 治脾胃虚寒,咳嗽喘急。
麻黄 杏仁 桑皮 阿胶 半夏 地骨皮 甘草 知母 人参 五味 久嗽,加粟壳(蜜炒) 乌梅
生姜三片,水煎。
\x礞石滚痰丸\x 治男妇婴童伤风咳嗽,痰涎壅盛,一切痰火,诸般怪症,无不神效。孕妇禁服。
大黄(八两,酒蒸三次) 黄芩(八两,酒炒) 礞石(一两,水飞) 沉香(五钱)
为末,水叠为丸,朱砂(二两)为衣。白滚汤、茶汤下。
玉芝丸(本方加) 萝卜子(一两) 皂角(五钱)
\x流金丸\x 治一切痰火咳嗽如神。
大黄(一斤,酒浸,蒸三次) 胆星 半夏曲 青黛 礞石(各二两) 硼砂(一两) 枳实(四两) 沉香(一
两)
为末,竹沥为丸。每服四五十丸,姜汤、茶汤下。
\x珍珠丸\x 不拘远年近日,一切咳嗽。
陈皮 半夏 茯苓(各一两) 甘草 桔梗 枳壳 贝母 胆星 蛤粉(各七钱) 枯矾(五钱)
为末,水叠为丸,莱子大。每服四五十丸,姜汤下。
\x玉露散\x 治一切咳嗽,及男妇痰火。
寒水石(四两, ) 蛤粉(一两) 半夏(七钱) 胆星(七钱) 枯矾(五钱) 贝母(一两) 甘草(七钱)
花粉(六两为末,入水搅百遍,去水,晒干入药)
各HT 极细。每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