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7-婴儿论-第1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内诸药。煮取六合。去滓。分温服。咳喘交作。短息而动躁其脉浮 大。眼如脱状。此为肺胀也。越婢加半夏汤主之。体瘦肌燥。喘哮休作。若痰咳咯血。夜卧不安者。薯蓣膏主之。

薯蓣膏方
薯蓣(去上皮一颗) 白糖(一两)

上二味。捣如泥。每服弹丸大。日四五次。肺胀息迫。四肢厥。额汗流。脉沉结者死。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 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 之曰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脐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
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
桔梗(二钱) 甘草(五分)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 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肺痈喘不得卧。蒂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蒂苈大枣泻肺汤方
蒂苈(炒一钱) 大枣(三枚) 白芥子(五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咳而胸满。振寒脉数。时出痰血。腥臭。此为肺痈之渐也。肺痈。吐 脓血不息。一身蒸。热脉细而数。自汗若盗汗者。不可治。问曰。骨鲠何以所治。答曰。鱼骨为恙。急 胶饴。无验者。
再三 而愈。人误为鱼骨所害。金凤实服之。金凤实三个研末。以冷水调服。更以热汤嗽之。人 饼。误胶其喉。烦闷 而欲死者。急苦酒白糖搅调服萝卜汁。频服亦佳。儿误吞稻笔咽嗌不利。而烦乱者。急食胶饴。无验者。再三食之。儿 误吞金银。若铜铁。宜缩砂饮。

缩砂饮方
缩砂(一钱) 生姜(五分)

上二味。以烧酒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纳白糖。搅调服。问曰。胸痹心痛何谓也。答曰。胸痛。其人脉滑者。痰 饮所 致也。腹满而胸痛脉实紧者。谷饪所致也。胸胁挛拘。其痛休作有时。此为虫动也。伤寒脉浮。反攻之。遂胸痞而痛。
名曰结胸。但满而不痛。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五分) 黄芩(三分) 干姜(三分) 人参(二分) 黄连(三分) 大枣(三枚)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胸痞按之濡。其脉开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五分) 黄连(五分)

上二味。以麻沸汤一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胸痞干噫食臭。胁间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 汤主之。支饮胸满者。浓朴大黄汤主之。

浓朴大黄汤方
浓朴(一钱) 大黄(五分) 枳实(三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再服。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心胸中有停痰宿 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茯苓饮主之。大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 下 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胸痞剧则致痛。痛剧则彻背。遂动躁。而脉沉伏。宜鬼箭汤。

鬼箭汤方
鬼箭(二钱) 人中白(五分) 芒硝(三分) 甘草(二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大寒痛。呕不能饮食。皮粟起。宜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五分) 干姜(四分) 人参(三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胶饴二钱微微火煎。取一升。分温再服。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 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五分) 粉(三分) 蜜(一钱)

上三味。以水一升。先煮甘草。取七合。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胸间虚气满。若疼痛。其脉细弦 者。熊胆饮主之。

熊胆饮方
熊胆(三分) 石决明(浸醋烧去火毒五分)

上二味。以烧酒。先解熊胆。更内石决明。搅调。分温服。潮热。胸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大陷胸汤方
大黄(五分) 芒硝(五分) 甘遂(五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先煮大黄。取一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得快利。止后服。支饮家。
咳烦胸中大痛。宜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 甘遂 大戟大枣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三分。羸人服二分。温 服之。利后糜粥自养。胸腹急痛。若噫息。其脉滑动。急与食盐汤。仍以鹅翎探其喉。当暴吐而愈。胸腹硬满而大痛。

其脉滑数。急与浓朴三物汤。胸腹硬满卒痛。身厥脉伏。急与紫霜丸。胸腹疼痛。脉乍数。乍迟。当吐蛔也。胸痛反复 动转。面颜失色。额汗如流。身厥脉结。名曰真心痛。朝发者暮死。暮发者朝死。
【目录】【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