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伤寒脉滑。肌肤大热。反大便溏。小便白。
此为真热假寒候。宜白虎汤主之。大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
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下之则愈。
\x大柴胡汤方\x
柴胡(二钱) 黄芩(五分) 大黄(五分) 芍药(一钱) 半夏(五分) 生姜(三分) 枳实(五分) 大
枣(二枚)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再煎。分温服。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
与调胃承气汤。
\x调胃承气汤方\x
大黄(一钱) 甘草(五分) 芒消(五分)
上三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
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复服。
\x小承气汤方\x
大黄(一钱) 浓朴(四分) 枳实(五分)
以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伤寒六七
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此为实也。宜大承气汤。
\x大承气汤方\x
大黄(一钱) 浓朴(四钱) 枳实(五分) 芒硝(三分)
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二物。减五合。去滓。内大黄。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一两沸。分温再服。
病位于开者。桂枝汤所适也。位于阖者。承气汤所适也。位于枢者。柴胡汤以和之。病患振寒大热。流汗而解。三日若
四日。再三发作如故。此为温毒所致。宜达元饮主之。
\x达元饮方\x
槟榔(五分) 浓朴(五分) 知母(三分) 芍药(五分) 黄芩(三分) 草果(三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x竹叶石膏汤方\x
竹叶(七叶) 石膏(五分) 半夏(五分) 人参(三分) 甘草(二分) 粳米(三分) 麦门冬(五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病患脉微弱。而气逆面红。小便难。时
时呕。不食者。犀角辰砂汤主之。
\x犀角辰砂汤方\x
茯苓(一钱) 犀角(五分) 辰砂(三分) 食盐(二分) 生姜(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大阳病。二三日。振寒而汗出。一身凉和。反脉弦紧。此为疟疾也。
大阳病。热忽退。身凉。头痛未歇者。为疟邪也。病患恶寒。脉数而弦。腕冷如灌水者。必疟疾也。柴胡干姜桂枝汤主
之。
\x柴胡干姜桂枝汤方\x
柴胡(五分) 黄苓(三分) 半夏(五分) 桂枝(三分) 干姜(二分) 生姜(二分) 人参(二分) 大
枣(二枚) 甘草(二分)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疟病。必振寒。而发热。HT 作难愈者。食 鱼为妙。附子摩散主
之。
\x附子摩散方\x
附子(一块,去皮)
上一味。研如泥。醋调。发前一时。敷脊骨自验。疟疾。若温病。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小便必赤。若足热。此为
余热未解。宜竹叶石膏汤主之。疟病夜发者法出血中之邪。宜桂枝加桃仁当归汤若欲截邪者。斩鬼丹主之。
\x斩鬼丹方\x
黄丹(研) 独头大蒜(研如泥)
上二味。同捣为丸。发日五更。以水五合。服一钱匕。伤寒。若瘟疫。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
而不呕。 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x柴胡桂枝干姜汤方\x
柴胡(五分) 桂枝(三分) 干姜(三分) 栝蒌根(三分) 黄芩(三分) 牡蛎(三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再煎。二三沸。分温服。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
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
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x甘草附子汤方\x
甘草(五分) 附子(三分) 白术(五分) 桂枝(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三服。风湿在表者。开鬼门。在里者。洁净腑。宜渗湿汤。
\x渗湿汤方\x
仙遗粮(二钱半生半炒) 茯苓(一钱) 黄柏(黑炒三分) 生姜(三分) 大枣(二枚)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佳。慎不可以火攻之。
\x麻黄加术汤方\x
麻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