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永无痧疹之患。
(二)樱桃四斤,入瓷瓶内密封埋土中,过二三月俱化为水,遇痧疹不透,危急者,取此汁一杯,
略温灌下极验。
(三)痧疹表虚肌实,不能疏透,宜一味葱白浓煎,时时与之,但得微汗即解。
(四)痧疹初起,用茅根或芦根煮汤,时服甚妥。
(五)痧疹初起方(自制) 治发热烦闷,口干有泪。
防风 薄荷 象贝 淡芩 淡豆豉 荆芥 牛蒡子 蝉衣 连翘 竹茹 有汗或口渴甚者,去防风加白僵蚕;泄泻者,加葛根;目糊多眵者,加钩钩或桑叶,惊搐啼叫者,
去防风加钩钩、茯神、灯心;便艰者,加栝蒌、知母。
(六)痧疹见点方(自制) 治痧疹见点,发热口渴,咳嗽,面浮腮赤,小便赤涩。
白僵蚕 牛蒡子 连翘 荆芥 赤苓 蝉衣 前胡 薄荷 知母 栀子 心火,舌尖燥,胸烦,加黄连;肺火,口干、咳不爽,加淡 芩;肝火,狂热躁怒,加栀子;壮热干燥或见衄血者,加玄参或鲜生地;胃热口气,加石膏;痰多或呕吐,
加贝母、杏仁、陈皮;泄泻去知母、栀子,加葛根;挟食挟积者,则改用麦芽、神曲。
(七)痧疹透缓方(自制) 治痧疹透缓,咳嗽气急,舌白口干,烦闷神昏。
天麻 前胡 郁金 竹茹 连翘 僵蚕 樱桃核 牛蒡子 豆豉 象贝 透迟咳艰,热不甚,汗不出者,去天麻加麻黄;热甚口渴,便艰或傍流者,去天麻加麻黄、石膏;大便结 而不下者,加大黄、枳实;咽痛加山豆根、射干,或山慈菇、板蓝根;点色紫而不显者加赤芍。
(八)痧疹内陷方(自制) 痧疹内陷,点现复隐,或红紫成块,神昏气促,谵语闷乱。
羚羊角 天麻 知母 茯神 防风 玄参 淡芩 灯芯 毒盛口臭者加黄连;血分热极者去防风,加大青、犀角;大便闭结者加酒炒大黄;痰盛气促者,加胆 星、竹茹;谵语闷乱者加至宝丹。
(九)越婢汤 治痧疹不透,毛窍竦栗。
麻黄 石膏 生姜 甘草 大枣 (十)葛根解肌汤 治麻疹初起,发热咳嗽,或乍凉乍热。
葛根 前胡 荆芥 鼠粘子 连翘 赤芍 蝉衣 木通 生甘草 (十一)麻杏石甘汤 治风温表里俱热,无汗自汗,头疼身痛,身重多眠,鼻鼾艰语,烦闷恶热,脉浮者。
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十二)白虎汤 治阳明证汗出,渴欲饮水,脉洪大浮滑,不恶寒反恶热者。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十三)消毒饮 治麻疹发斑。
牛蒡子 连翘 甘草 升麻 山豆根 紫草(各等分)
研为细末,清水煎服。
(十四)竹叶石膏汤 治伤寒胃虚而热,烦渴作呕。去半夏,治痧疹热甚烦闷。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五合)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麦冬(一升) 粳米(五合)
(十五)凉膈散 治温病表里实热,及心火上盛,心痈膈热,中焦燥实,烦躁多渴,头昏目赤,面发毒 热唇焦咽燥,舌肿喉闭,吐血衄血,颔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大小便秘,诸风螈 ,
胃热发斑,谵语狂妄,小儿急惊,痘疮黑陷,一切脏腑积热等证。
大黄 芒硝 连翘 淡芩 甘草 栀子仁 薄荷 加竹叶(一方加生石膏)
(十六)清里解表汤(自制) 治壮热神昏,惊搐,或烦闷似痧疹不得出者。
大黄 芒硝 连翘 淡芩 栀子 防风 荆芥 僵蚕 蝉衣 石膏 麻黄 胃无热积去大黄、芒硝,加石膏、知母;虚者加白芍、白术、当归、甘草。其他羚羊、犀角、银 花、黄连、黄柏之类,均可量症酌加。
(十七)犀角解毒汤 治痧毒倒 ,胃烂。
犀角 连翘 桔梗 生地 当归 薄荷 防风 黄芩 甘草 赤芍 牛蒡 荆芥 川连 (十八)至宝丹 治中风卒倒,中恶气绝,痰饮不语,神魂恍惚,头目昏眩,睡眠不安,唇口干燥,伤 寒谵语,心肺积热,伏热呕吐,邪气攻心,大肠风秘,血气不通,寒热交错,中热疫 毒,阴阳毒,山岚瘴毒,水毒蛊毒,中一切物毒,妇人难产闷乱,胎死不下,产后血晕,口鼻血出,恶血攻 心,烦躁气喘,吐逆,小儿诸痫,急惊心热,卒中客忤,烦躁不眠,风涎搐搦。
犀角 朱砂 玳瑁 琥珀 麝香 龙脑 金箔 银箔 安息香 犀牛黄 (十九)紫雪丹 治烦热不解,口舌生疮,狂越躁乱,瘴疫毒疠,一切实火闭结,小儿惊痫百病,解热药毒发。
石膏 寒水石 磁石 白滑石 犀角 羚羊 青木香 沉香 玄参 升麻 丁香 甘草 朴硝 消石 金叶 (二十)麻黄汤 治伤寒太阳病,无汗,身疼痛,胸满而喘,及肺经咳嗽,喘急胸满,风寒湿痹,肺经 壅滞,昏乱哮吼。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二十一)大青汤 治毒邪内陷。
大青 木通 玄参 桔梗 知母 山栀 升麻 石膏 用路东黄土末滤水煎。大便闭、口干、腹胀,加酒大黄。
(二十二)羚羊角散 治毒邪内陷。
羚羊角 防风 麦冬 玄参 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