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白术 草果仁 浓朴 肉豆蔻 陈皮 木香 麦 甘草
(四十八)加味四苓散 治痘症热泄。
猪苓 木通 泽泻 赤苓 川连 黄芩 牛蒡子 车前子
灯芯
(四十九)牛黄丹 治小儿生疮,大便不通,脓水不干。
牛黄 生大黄 珍珠末 粉霜
(五十)消毒散 凉膈去痰。治急惊风毒,赤紫丹瘤,壮热狂躁,睡卧不安,痘疹咽痛而起发迟,
及一切疮,遍身疥疮。
防风 甘草 荆芥穗 鼠粘子
(五十一)蝉花散 治犬咬虫啮诸伤,或诸疮溃烂,夏日生蛆,臭恶不可近,及小儿痘烂生蛆者。
蝉壳 青黛 蛇蜕皮(各一两。 存性) 细辛(二钱半)
(五十二)四顺清凉饮 治小儿血脉壅实,脏腑蓄热,颊赤作渴,五心烦热,卧睡不安,四肢惊掣,
及肠胃不调,大小便涩,欲发惊痫,或风热结核,头面生疮,目赤咽痛,疮疹余毒,泄泻不止。
赤芍 当归 甘草 大黄 加薄荷。
(五十三)十全大补汤 升阳滋阴。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及溃疡寒热作痛,脓清而少。
人参 熟地 白术 茯苓 甘草 白芍 当归 川芎 黄 肉桂
(五十四)移痘丹 治痘出目中,初见点时,用此移之。
守宫十枚(去头足配辰砂一钱阴干),珍珠、茯神、远志肉各一钱,琥珀五分,研为末,紫草膏和丸,
如梧子大,每服一钱二分。欲移在手足,官桂、威灵仙煎汤下;欲专移在足,牛膝、木瓜煎汤下;微汗为
度,再用川芎、 本、荆芥、防风、白芷各五分,蝉壳三分,生姜一片,葱白一茎,清水煎,温服;血热者
加紫草、连翘。
(五十五)决明散 治小儿痘疹入眼。
决明子 栝蒌仁 赤芍 甘草
加麝香少许,研为细末。
(五十六)拨云散 治眼发湿热不退,翳膜遮睛,昏暗羞明,隐涩难开。
川芎 草龙胆 楮实 薄荷 羌活 荆芥穗 石决明 草决明 苍术 大黄 甘草 木贼 密蒙花 连
翘川椒 甘菊 桔梗 石膏 地骨皮 白芷 白蒺藜 槟榔(各一两) 石燕(一对)
为细末,每服三钱。
又方 桑螵蛸一两炙焦,研细末,入麝香少许,治痘疮入目及生翳膜。每服二钱。
(五十七)清毒拨翳汤 治痧痘翳膜。
生地黄 当归 柴胡 牛蒡子 白蒺藜 天花粉 白葛粉 薄荷 防风 川芎 密蒙花 谷精草 草
决明 甘菊花 栀子 羌活 木贼草 川连
忌寒凉及眼科点药。
(五十八)夺命五毒丹 治痘黑陷倒 ,干枯不起。
蟾酥少许,牛黄、冰片各二分,朱砂一钱,雄黄三分,研为细末, 猪尾血和丸如麻子大,
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移时活动。
(五十九)一字金丹 治痘毒,及痘疮黑陷倒 ,干枯不起。
紫花地丁 金线重楼 山慈姑
研细末。
按∶此方治危急痘证,有起死回生之功。
(六十)甘露饮 治胃热未宣,龈肿出脓,目赤肿痛,饥烦不食,口疮咽痛,疮疹已发未发,
及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湿热成疸,肢肿胸满,气短身热,二便秘涩。
鲜枇杷叶(刷去毛) 干熟地黄(去土) 天冬(去心焙) 麦冬(去心焙) 枳
壳(去瓤,麸炒) 山茵陈(去梗) 生干地黄 石斛(去芦) 甘草(炙) 黄芩(各等分)
(六十一)治痘疮黑陷,发痘至猛之单方。
鸡冠血,治毒壅心肺;桑虫浆,治毒壅于脾;紫草茸,治毒
壅于肝;人牙散,治毒壅于肾;穿山甲,治毒壅经络。
一说毒壅于肺,则用桑虫;毒壅于肝,则用鸡冠血;毒壅脾
胃,则用地龙;毒壅心肾,无药可治,惟寒闭毒邪于肾,则用人牙。



<目录>第四章・痧痘论治

<篇名>第五节・痘证分类

属性:痘证之种类,据方书所载,都凡百余种,各有专名,然繁杂无富,反是以淆学人之志,惑病家之心,
兹择要述之,庶免此弊∶曰痘疔,此由感时行疫毒,发生于诸痘中,其形独大,或黑或白,或先紫后黑,
如疔疮状,色黄者亦号痘母,其在痘初来者,多见于头面,中间来者,多生于腹背, 后来者,多生于足
股。一经现出,则诸毒不能宣发,痘疮不能成浆,故为恶候。治法宜于初见紫黑独大之点时,即以银针刺
破,吸尽黑血,然后以拔疔散敷之,次日复视,若再硬胀,仍然刺破,以前药敷之,必转红活方已。若
针挑不动,手捻有核,则为已成,须用针从四边刳开,以小钳钳出,其形如疔,有半寸长,拔去后,仍
以前药敷满疮口。 曰臭痘,痘疮之有臭气者,由火迫所致。然阳明之毒,因此而泄,故臭而红活,脓
血流溢者,臭而不燥不痒者,臭而皮肉不黑烂者,臭而口无恶气者,皆非死证,宜用芫荽、艾叶烧烟,辟其
秽气,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