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二钱,生金钱术一钱,结猪苓钱半,
炒泽泻钱半,车前子八分,淡竹叶一钱,引用灯芯七茎,荷叶露半两,冲服。



<目录>卷七\泻证门

<篇名>惊泻

属性:小儿因气弱受惊,其候夜卧不安,昼则惊惕,粪稠若胶,色青如苔,古法主镇心抑肝。先以抑脾定惊散定其
惊(如人参、白术、茯苓各三钱,镜面朱砂八分,钩藤二钱,炙甘草五分,共为细末)。每服一钱,灯芯汤调服。
次以养脾丸理其脾(如人参、白术、当归、川芎各三钱,醋炒青皮、煨木香、姜炒黄连、陈皮各二钱,炒神
曲、山楂、缩砂仁、炒麦芽各一钱,共研细末。神曲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陈仓米煎汤化服。
〔真按〕小儿惊泻,若用古之镇惊理脾二方,诚恐肝不能抑,心不能镇,而脾亦不能理,多生变端,盖儿因惊而
始泻,只要化其惊而泻自无不止,方用朱砂拌茯苓钱半,白泽泻一钱,细木通八分,赤茯苓一钱,炒白芍一钱,
引用金银器煎汤,代水煎药。



<目录>卷七\泻证门

<篇名>脐寒泻

属性:小儿多因断脐失护,风冷乘入,传于大肠,遂成寒泻之证,其候粪色青白,腹痛肠鸣,古法主先用和气饮温散
之(如苍术、紫苏、防风、赤苓、豆豉、藿香、陈皮、浓朴、炙甘草,引用生
姜、灯芯)。
再以调中汤温补之(如人参、茯苓、藿香、炒白术、炙甘草、煨木香、制香附、缩砂仁,引用煨姜)。
〔真按〕小儿既因脐寒而泻,古方断不宜服。若儿未盈月,但用暖脐膏贴之可愈,不必服药,若泄泻过甚,
但用炒白术八分,白茯苓二钱,炒猪苓八分,宣泽泻八分,引用干姜一片。



<目录>卷七\泻证门

<篇名>脾虚泻

属性:小儿脾虚泄泻,多因脾不健运,故每逢食后作泻,腹满不渴,精神短少,面黄懒食,肌肉消瘦,古法主参苓
白术散(方见脾疳)。
〔真按〕小儿脾虚泄泻,最防转为慢惊,方用扁豆衣钱半,炒白术钱半,结猪苓钱半,炒泽泻钱半,吉林
参须五分,云茯苓二钱,炒枳壳五分,白芡实一钱,炙甘草五分。



<目录>卷七\泻证门

<篇名>飧泻

属性:小儿飧泻,或因春伤风邪,清气下陷,脾失健运,以致完谷不化,古法主补中益气汤(如人参、蜜制黄 、
土炒当归、土炒白术、炙甘草、陈皮、土炒升麻、醋炒柴胡,引用姜枣)。
若泄泻日久,肠滑不禁者,古法主四神丸(如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共为末,姜、枣肉为丸)
每服一钱,米饮下。
〔真按〕小儿飧泄,固当补养脾土,然选用补中益气,亦不相宜。至用四神散以温肠,尤所当禁。方用生于
术钱半,赤茯苓一钱,白茯苓一钱,炒党参一钱,莲子肉一钱(去芯),炙甘草五分,怀山药钱半,扁豆肉一钱。
若因清气下陷,加升麻二分。



<目录>卷七\泻证门

<篇名>水泻

属性:小儿水泻,皆因脾胃湿盛,以致清浊不分,变成此证,其候小
便短涩,懒食,溏泻色黄,古法主胃苓汤以除湿(如炒苍术、陈皮、浓朴、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肉桂、泽泻、
猪苓,引用生姜、红枣)。
若泻久不止,则用升阳除湿汤(如苍术、陈皮、防风、炒神曲、炒麦芽、泽泻、炙甘草、升麻、羌活、柴胡、
猪苓,引用生姜)。
〔真按〕小儿水泻,不厘清浊,宜用燥湿兼分利之法,方以川萆 一钱,米泔浸炒苍术六分,制金钱术二钱,
炒猪苓二钱,炒泽泻二钱,炒扁豆一钱,炒麦芽八分,引用煨姜一片,上肉桂一分,研末,冲服。



<目录>卷七\积滞门

<篇名>积滞解

属性:《经》曰∶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小儿所资以养生者,惟乳与食,乳为血液,饮之类也,
谷为糟粕,食之类也。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若父母过爱,乳食无度,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脾虚不运,气不流
行,而积滞成矣。伤热乳热食者,则为热积。伤冷乳冷食者,则为冷积。五谷之类为食积,禽畜之类为肉积,菜
果之类为冷积。饮食之积,必用消导。消者散其积也,导者行其气也。轻则和解常剂,重则峻下汤丸。盖浊阴
不降,则清阳不升,客垢不除,则真元不复。譬如戡定祸乱,然后可以致太平。或消补并行,或补多消少,或先
补后消,洁古所谓养正而积自除。故前人破滞消坚之药,必假参术以赞助成功。经曰∶无攻邪,无失正。此之谓
也。因作积滞解。



<目录>卷七\积滞门

<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