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引腰脊,上冲
心痛,而不肿是也。治宜分别形状,如引腰而痛者,古法主加味香苏散以温散之(如苍术、陈皮、川楝肉、甘草、
苏叶、醋炒香附,引用连须葱白,水酒兑煎服)。
〔真按〕可服此散,但小儿不必兑酒煎之。
痛而冲心气者,古法主加味失笑散(如五灵脂、醋炒延胡索、醋炒蒲黄等分,每服一二钱,水酒调下)。
〔真按〕此散每次用一钱,加入肉桂心细末少许,以白滚水调服尤效。
如少腹中有形如卵,上下往来,痛不可忍者,古法主胡芦巴丸〔如炒胡芦巴、川楝子(去皮核焙)各四钱,
川乌(去皮脐)、巴戟肉各钱半,茴香三钱,吴茱萸(半酒半醋浸一宿焙)二钱半,炒牵牛二钱,共为细末,酒
面糊为丸,每服数丸,空心温酒下〕。
〔真按〕此证但用荔枝核四十九个,炒焦留白陈皮九钱,炒大茴香五钱,炒小茴香四钱,真黑沉香末一钱,
酒打面糊为丸,如绿豆大,遇痛时,空心淡盐汤研送九丸,良久再进一服,不过三服全安。



<目录>卷六\淋证门

<篇名>淋解

属性:小儿淋证,与成人迥不相侔,治之较易,揆厥原因,或因风寒袭入,或因湿热下移,乘入膀胱,以致水道
涩滞,欲出不出,淋漓不断,甚至窒塞其间,令其作痛,然必辨其为寒、为热、为石、为血,分别施治,总不外
宣通水道,则治小儿诸淋证无余事矣。



<目录>卷六\淋证门

<篇名>寒淋

属性:小儿寒淋,皆因风寒乘入膀胱,致下焦受冷,遂成寒淋,其候小便闭塞,胀痛难禁,不时淋漓,少腹隐痛,
古法主五苓散倍加肉桂小茴香治之(如土炒白术、泽泻、猪苓、肉桂、小茴香、赤茯苓等味)。
〔真按〕小儿寒邪袭入膀胱,欲治其淋,即当先祛其寒,既不能以麻黄祛膀胱之寒,亦不能以苓泽泻膀胱
之热,盖膀胱本无热而仅有寒,方用上肉桂三分,小茴香一钱,细木通八分,荔枝核钱半,赤小豆钱半,赤茯苓
一钱,引用生姜皮三分。



<目录>卷六\淋证门

<篇名>热淋

属性:小儿热淋,因膀胱蓄热而成,其候小便不通,淋漓涩痛,古法主十味导赤汤(如生地、山栀子、木通、瞿
麦、滑石、淡竹叶、茵陈蒿、黄芩、生甘草、猪苓等共十味)。
〔真按〕小儿热淋,遽用十味,未免过剂,但用细生地二钱,小木通一钱,寸麦冬一钱,车前子一钱,淡
竹叶一钱,生甘草梢三分,引用灯芯三十寸,虚者加西洋参五分。



<目录>卷六\淋证门

<篇名>石淋

属性:小儿石淋,逢溺则茎中作痛,常带砂石之状,因膀胱蓄热日久所致,正如汤瓶久经火炼,底结白 也,轻者
古法主葵子散(如炒桑皮、瞿麦、栀子、赤茯苓、木通、车前子、炙甘草、葵子等味),重者古法主八正散(如
蓄、瞿麦、滑石、木通、赤苓、车前子、生大黄、生栀子,引用灯芯)。
〔真按〕小儿热结膀胱,日久始至成淋,下如砂石,亦由平日失治,今治之亦不为晚,方用生地黄二钱,大
木通一钱,川黄连五分,飞滑石三钱,赤茯苓钱半,生甘草梢五分,引用鲜竹叶十五片,灯芯十茎。
重者加生锦纹六分。



<目录>卷六\淋证门

<篇名>血淋

属性:小儿血淋,因心热伤于血分,热气传入于胞,日久则尿血同出,遂成血淋,茎中不时作痛,古法主小蓟子饮
(如通草、滑石、淡竹叶、当归、小蓟、炒栀子、生甘草、蒲黄、藕节等味,水煎空心服)。
若茎中痛甚者,古法主五淋散(如当归、赤芍、苦葶苈、炒黄芩、木通、栀子、车前子、淡竹叶、滑石、葵
子、生甘草、赤茯苓,引用葱白)。
〔真按〕小儿血淋,必有瘀血蓄于茎中、割痛难忍,急用通则不痛之法,方以鲜生地三钱,白归身五分,赤芍
药钱半,鲜竹叶二十片,滑石块三钱,车前子八分,引用真西琥珀五分。



<目录>卷六\黄胆门

<篇名>黄胆解

属性:《经》曰∶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耳目上黄,黄胆也。又曰∶溺黄赤安卧者曰黄胆,已食如饥者曰胃疸。
古人论小儿黄胆一证,皆云湿热郁久,外发肌肤,其候遍身面目皆黄,甚则深黄,面如烟熏之状,其中又有阴阳
之别。如面红口渴,尿赤色亮身热者,乃脾家湿热,此阳黄也;口不渴而色暗黄,身冷如冰者,乃脾肾寒湿,此
阴黄也。
阴阳既有差别,惟阳黄又宜分表里,阴黄又宜分脾肾,此古人立论如此。然究其实,则小儿因湿热发黄者少,
因脾虚发黄者多。盖脾土强者,足以捍御湿热,必不生黄;惟有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