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痰火痉者,古法主栝蒌枳实汤(如栝蒌仁、枳实、桔梗、贝母、片芩、栀子、陈皮、茯苓、麦冬、
人参、当归、苏子各八分,甘草三分),和竹沥姜汁服。
(五)口 噤、肢体反张者,古法主全蝎散(如蝎梢七个,为末)热酒调服。
(六)抽搦反张者,古法主大蜈蚣散(如蜈蚣一条,江鳔三钱,为末),每服一钱,防风羌活煎汤调下。
(七)角弓反张、牙关紧急者,古法主二乌丸(如生川乌、白芷、天麻各二钱,生草乌、雄黄各一钱,为
末,酒糊和丸)。每服温酒下十丸。
(八)风痰盛者,古法主乌蛇散(如乌蛇六钱,麻黄一两,草乌炮干姜、炮附子、川芎、白附子、天麻各
五钱,蝎梢二钱半,为末),热酒调服。
(九)手足战掉不已者,古法主朱砂指甲散〔如水飞朱砂、姜制天南星、独活(各二钱,)入手足爪甲烧
存性六钱,为末〕,热酒调下。
(十)血凝昏闷者,古法主乌鸦散(如乌鸦翎一钱,烧灰酒调服)。
〔真按〕小儿因跌扑或铁器打破伤风,先用敷药为要。轻者但用真象皮粉敷之,如无真象皮粉,即用明天麻、
羌活、防风、生南星(姜汁炒)、白芷,各一分,白附子一钱二分,共研极细末,敷之。裹紧勿见风,内以白糖
调开水服之,一二日收口落疤即愈。
重者风邪暗袭伤处发肿,宜速治之,不然则成痉矣。但用苏木三分,当归、生地、赤芍、防风各五分,炙
甘草三分,水煎服。可以疏风活血。外用紫金锭磨敷即愈。
<目录>卷四\伤风门
<篇名>附例
属性:小儿伤风咳嗽,极易变为气逆喘急。但用桑叶钱半,枇杷叶、苦杏仁各二钱,川贝、广陈皮各一钱,炙甘
草五分,一剂不必再服。
小儿伤风自利,腹痛而手足冷者,脾怯也。但用炙桑叶一钱,化橘红、茯苓、猪苓、泽泻各二钱,炙甘草
五分,生姜一片
为引。一剂而止。
小儿伤风呕吐,乳食不消,大便黄白而嫩者,脾肺受寒,不能受纳而吐也。但用炙桑叶一钱,川朴花一朵,
藿香梗八分,款冬花钱半,炙甘草五分,干姜一片为引。
小儿伤风胁痛,目肿多泪而咳者,兼肝证也。照伤风咳嗽方,加甘菊花、白芍各一钱为剂。
小儿伤风面赤汗流,舌苔而咳者,兼心证也。照伤风咳嗽方,加石菖蒲一分,以通心气。
小儿伤风面黄唇肿,少食恶心者,兼脾证也。照伤风自利方去藿香梗、款冬花,加焦建曲钱半,茵陈蒿八
分为剂。
小儿伤风面白眶肿,上气喘急者,为肺本病也。照伤风咳嗽方,加甜葶苈一分为剂。
<目录>卷四\伤寒门
<篇名>寒解
属性:汉仲景专以伤寒立论,盖以寒为六淫中之要症也。前哲有谓小儿八岁以前无伤寒,不知出于何经,殊难明
了。但八岁以后小儿,气血充足,经脉完固,病伤寒者,则与大人同治。仍自表达里,先皮毛,次肌肉,再次筋
骨肠胃。盖寒邪先在太阳膀胱经,则头痛恶寒,发热脉浮;继传阳明胃经,则目痛鼻干,唇焦不渴;再传少阳胆
经,则目眩耳聋,胸满肋痛,口苦寒热往来,头汗脉弦。此三阳传经之表证也。失治则传入三阴矣。其传入太阴
脾经者,则腹满痛、下利、脉沉。其传入少阴肾经者,则口燥、咽干痛、利清水、目不明,危矣。至传入厥阴肝
经者,则少腹满,舌卷囊缩,手足厥逆,更危矣。亦有不传三阴,而传入少阳胆腑者,则口渴溺赤。传入阳明胃
腑者,则谵语狂乱,燥渴便
闭,转矢气自汗不得眠。以上谓传经伤寒,因寒化火也。其有初起寒邪直中三阴者,其症腹冷痛,吐清沫,利完谷,
蜷卧肢冷,囊缩吐蛔,舌黑而润,脉沉细,此系寒证。以上皆叙小儿八岁以后与大人同治之症象也。若襁褓小儿至八
岁以前,初感寒邪,即当化解。否则小儿质薄神祛,不耐传经,病变错综,而犹泥以伤寒之法治之,吁,误矣。
<目录>卷四\伤寒门
<篇名>寒邪伤表
属性:小儿伤寒在表,乃寒邪伤表荣分也。其证身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而脉浮紧者。古法主九味羌活汤。
(如苍术、白芷、川芎、细辛、羌活、防风、生地、黄芩、生甘草,引用生姜、葱白)大便秘者加大黄。
呕逆烦渴而热甚者,古法主双解通圣汤(如麻黄、朴硝、大黄、当归、赤芍、川芎、炒白术、石膏、滑石、
桔梗、栀子、连翘、黄芩、薄荷、生甘草、荆芥、防风,引用生姜、葱白)。
服前药后,已汗下不解而传经者,古法主柴葛解肌汤(如柴胡、葛根、白芷、羌活、桔梗、石膏、黄芩、
赤芍、生甘草,引用生姜、红枣)。
兼里证者,古法主大柴胡汤(如柴胡、黄芩、赤芍、姜制半夏、枳实、大黄,引用生姜、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