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保婴撮要-第54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虚也;久病而热者,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久泻元气虚寒,当参前症治之。
治验 一小儿夏间食粽伤胃,吐而腹痛,余用保和丸,彼以为缓,另用重剂,吐泻并作,腹痛益甚 ,按其腹却不痛。余曰∶此食已消,而脾胃虚也,当温补之。仍行消导,昏愦发搐,余用异 功散加木香治之,渐愈。后复伤食,另用去积丸,吐泻不食,手足并冷,睡而露睛,变为疟 疾,余用六君、木香、炮姜,治之而愈。
一小儿泻而大便热赤,小便涩少。此热蕴于内也,先用四苓散加炒黄连一剂,其热顿退;又 用白术散去木香二剂,热渴顿止;以四君、升麻调理而痊。
一小儿食炙 甘甜之物,常作泻,大便热痛,小便赤涩,此膏粱积热所致,用四苓散、清胃 散,各四服,诸症稍退,乃用四味肥儿丸而瘥。
一小儿九岁,食炙 之物,作泻饮冷,诸药不应,肌体消瘦,饮食少思,余用黄连一两,酒 拌炒焦为末,入人参末四两,粥丸小豆大,每服四五十丸,不拘时,白汤下,服讫渐愈;又 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服月余而瘥。后不戒浓味,患疳积消瘦,少食发热作渴,用九味芦荟丸 为主,以四味肥儿丸为佐,疳症渐退;却以四味肥儿丸为主,以五味异功散为佐而痊。后又 不禁浓味,作泻饮冷,仍服肥儿丸、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侵晨泄泻,服消疳清热之剂,不应。余谓脾肾虚,用二神丸治之。不信,仍服前药,
形体骨立,复求治。用四神、六味二丸治之寻愈。停药数日,饮食渐减,泄泻仍作。至十七 岁毕姻,泻渴顿作,用前药治之无效,乃用补中益气汤、八味丸而始应。
一小儿因母怒气,停食患泄泻,服消导之剂,更加吐乳。先用养胃汤加炒黑黄连一钱、吴茱 萸二分、木香四分治其母,子亦灌一二匙悉愈。后母伤食患血痢腹痛,其子亦然,治以四君 子加前三味,母子俱服,因惑于人言,但令母服,子另服治痢之药,加作呕不乳,手足并冷 ,余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炮姜、漏芦,母子并服而愈。
一小儿患泻,身热作渴,泻下秽气,此为内热而泻也,用香连丸一服而愈。后患泻,服黄连 香薷饮益甚,余用六君、木香、肉果而愈。
一小儿患泻,作渴饮冷,手足并热,睡而露睛,此为热泻,用黄芩汤一剂而愈,又用白术散 二服而安。
一小儿患泻,面赤饮冷,小便赤色,先用四苓散、香连丸各一服,而便利势减,又用异功散 加木香、黄连各二分、吴茱萸一分,二服而愈。
一小儿泻而腹痛,按之不痛,用异功散加升麻而愈。后复泻,服消乳丸,益加腹痛,余谓脾 气伤也,复用异功散加木香而痊。
一小儿吐泻腹痛,睡而露睛,小腹重坠,手足并冷,先用六君、升麻、干姜四服而痛坠愈;
又用异功散加升麻、木香而悉愈。后又伤食腹痛,别服祛逐之剂,虚症悉具,余用理中丸、
六君子汤而寻愈。但噫气下气,口角流涎,此脾胃虚寒也,复用理中、六君子二汤而愈。

黄芩汤
治下痢头痛,胸满口干,或寒热胁痛,不时呕吐。其脉浮大而弦。

黄芩(一两五钱) 芍药 甘草(炒。各一两)
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呕加半夏二钱。

玉露散
治吐泻黄色。

寒水石 石膏(各半两) 甘草(一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白滚汤调服。

四味肥儿丸
(方见呕吐)


异功散
(方见内钓)


二神丸

四神丸
(二方见惊泻)


八味丸
(即六味丸加肉桂、五味,方见肾脏)


调中丸
(即理中汤,方见咳嗽)


白术散
(方见积痛)


四苓散
(即五苓散去桂,方见五淋)


四逆散
(方见积滞)


胃苓汤
(方见吐泻)


养胃汤
(方见疟症)


清胃散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三方见内钓)


保和丸
(方见虚羸)


香连丸
(方见诸痢)

【目录】卷七【篇名】食泻属性:东垣云∶伤食则恶食,小儿食泻者,因饮食伤脾,脾气不能健运,故乳食不化而出。若嗳臭 吞酸,胸膈胀满,腹痛按之益痛者,虽作泻,而所停滞之物,尚未消也,用保和丸。腹痛按 之不痛者,乳食已消也,用异功散。脾气伤而未复,不思饮食者,用六君子汤;所伤生冷之 物及喜热者,并加木香、干姜。乳食已消,腹痛已止,泻尚未止者,脾失清升之气也,用补 中益气汤。余有别症,当参各门。
治验 一小儿泄泻不食,嗳腐酸气,用平胃散一服而泻止,又用五味异功散而饮食增。后复伤,吐 泻喘嗽,手足指冷,面色黄白,余谓脾虚不能生肺也,用六君、升麻、桔梗而愈。
一小儿伤食作泻发热,服寒凉药,热甚作呕,此胃经虚热也,先用四君子、升麻而呕止,又 用白术散而安。
一小儿乳哺失节,泄泻腹痛,自用药下之,反加痰搐。又服化痰止搐之药,而痰搐益甚,睡 而露睛,手足微冷。余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