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保婴撮要-第155页

解毒散\x 治 疹痒痛,寒热甚者,烦躁谵语,并痘毒发热咽干。
犀角(镑,五钱) 连翘(炒,二钱) 牛蒡子(炒,二钱) 薄荷(一钱) 甘草(五分)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滚汤调下。
\x补阴八珍汤\x(即八珍汤加黄柏、知母炒黑)
\x葛根黄连汤\x 治疹后身热不除。
葛根(五钱) 黄连(三钱) 黄芩(二钱) 甘草(一钱半)
上水煎服。
\x独参汤\x(人参一两,姜枣同煎)
\x春泽汤\x 人参 白术 茯苓 泽泻 猪苓 上水煎服。
\x大连翘饮\x 连翘 黄芩 瞿麦 木通 滑石 柴胡 防风 荆芥 甘草 蝉蜕 山栀 赤芍药 上每服三四钱,水煎服。
<目录>卷十九<篇名>痘稠密属性:张洁古先生云∶一发稠密,如针头者,情势重也。轻其表而凉其内,连翘升麻汤主之。然稠密之处,各有经络部分 所属,额主心,面主胃,腹与四肢主脾,胁主肝,雨腋主肺,下部主肾,肩背主膀胱,当随见症治之。若面色黄,大便 黑,烦躁喘渴,或腹胀者,瘀血在内也,用犀角地黄汤、或抱龙丸、生犀角汁,但根窠分明肥满者,无妨。窃谓前症若 属心经,用导赤散之类。胃经用犀角散之类。肝经用柴胡汤之类。大凡稠密者,热毒炽盛也,若密而不痛,用东垣消毒 散。若密而作痛,用仙方活命饮。若密而小便不通,用八正散。若密而大便不通,用承气汤。若密而恶寒发热,用麻黄 甘草汤。
一小儿十三岁,痘疮稠密而痛,脉洪数而有力,先君用仙方活命饮二剂,先出者痛顿止,后出者隐于肉里,用东垣 消毒散二剂,隐者悉消,又用活命饮一剂,脉静身安而痊。
一小儿出痘稠密,身侧尤甚, 赤呻吟,饮乳不彻,先君谓肝胆之火助邪为患,故身侧尤多,乃乳母肝火传变也,
用柴胡栀子散治其母,子饮数滴而靥。
一小儿痘疮甚密,身侧尤甚,贯脓不满,不红活。或云∶当殁于十二日。余以为气血虚弱,用八珍汤加糯米百粒 数剂,至十五日而愈。
一小儿痘密而灰白色,始末悉用补托之药,安后饮食过 多,呕吐面青白,唇目牵动,先君以为慢脾风症之渐。不信,翌日手足时搐,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干姜而愈。
一小儿痘稠密色赤,先君以为热毒,用东垣消毒散一剂,初出者顿起,后出者悉没,再剂如期而靥。
一小儿稠密色黑,烦躁喜冷,手足并热,先君谓火极似水。令恣饮芹汁,烦热顿止,先用犀角地黄汤,次用地黄丸 料,服之而愈。
一小儿稠密出迟,用四圣散而起发,用参 内托散而靥,后发热恶寒,用八珍汤而愈。
一小儿痘密而痛,用东垣救苦汤一剂,痛顿止,用紫草木通汤而愈。
一小儿痘密,身痛如刺,用活命饮一剂,其痛即止,又用犀角消毒散而愈。
一小儿痘初出密痛。用东垣救苦汤,痛顿止;又用四圣散而发,用犀角消毒而愈。
\x麻黄甘草汤\x 治表实痘毒, 盛稠密。
麻黄 生甘草 上水煎服。
\x柴胡栀子散\x(方见作痒抓破)
\x柴胡甘草枳壳汤\x(方见痘喘)
\x甘桔防风汤\x(方见痘咳嗽)
\x东垣消毒散\x(一名救苦汤,方见痘身痛)
\x紫草木通汤\x(方见小便不利)
\x仙方活命饮\x(方见痘痈)
\x六味地黄丸\x(方见痘疮发热属阴阳)
\x四圣散\x(方见痘腹胀气促)
\x小柴胡汤\x(方见 症)
\x柴胡清肝散\x(即柴胡栀子散,一方见痘潮热)
\x紫草散\x(方见顶陷心烦)
\x抱龙丸\x(方见痘痫搐)
\x犀角消毒散\x(方见痘疔)
<目录>卷十九<篇名>痘吐泻属性:《痘疹方》云∶痘疹吐泻,盖因脾胃不和,饮食不调,烦渴,呕吐泄泻,并用白术散。然疮疹皆赖脾土,脾土实则 易出易靥,万物得土气,温暖而生,吐泻则伤脾土,遂有更变之症。夏月中暑烦渴泻,或腹痛,或欠筋,用五苓散加藿 香。伤食吐泻,用小异功散。手足并冷者,用益黄散、豆蔻丸。顶陷灰白,用木香散。疮正出而吐泻者,或见血者,俱 为逆症,难治。窃谓前症虽因脾胃不和,然邪实上焦则宜吐,邪实下焦则宜泻。如吐泻嗳腐吞酸,皆宜宣发,但微甚不 同耳。张翼之云∶若痘疹吐泻少食为里虚,陷伏倒靥灰白为表虚,二者俱见为表里俱虚,合用十二味异功散救之,甚至 姜、附、灵砂亦可用。若止里虚,去官桂。止表虚,减肉豆蔻。若能食便秘倒靥为里实,忌补,当用钱氏及丹溪法下之。
皆为能食为里实,里实而补,则结痈毒。红活绽凸为表实,表实而补,则溃烂不结痂。凡痘见 ,便忌葛根汤,恐发表 虚也。如有更变,当随症治之。
一小儿痘初出,忽吐泻,饮乳不歇,属脾胃虚弱,用人参白术散,作大剂,母子并服;又用五味异功散为末,时以 乳调服,吐泻止而靥。
一小儿出痘作泻,手足并冷,用十二味异功散